性能测试常规流程图及详细说明
1、业务学习:通过查看文档、手工操作系统来了解系统性能
2、需求分析:分析系统非功能需求、圈定性能测试范围,了解系统性能指标
3、工作评估:工作量分解、计划资源投入(多少人力,多少工作日完成)
4、设计模型:圈定性能测试范围后,把业务模型映射为测试模型
什么是测试模型?
比如一个支付系统要与银行的系统进行交互(充值或者转出),由于银行不提供支持,我们需要自己开发程序,去代替银行功能(这就是挡板程序,mock程序),以此保证测试过程正常开展,这个过程就是设计测试模型。
5、计划编写:编写测试计划
6、脚本开发:录制、编写性能测试脚本
7、测试环境准备:性能测试环境准备包括服务器与负载机两部分,服务器是被测系统运行平台(包括硬件与软件),负载机是我们用来产生负载的机器,用来安装负载工具、运行测试脚本
8、测试数据准备:根据数据模型来准备被测系统的主数据和业务数据(主数据是保证业务能够运行畅通的基础,如菜单、用户数据等;业务数据是指运行业务产生的数据,比如订单)
9、测试执行:这个是性能测试成败的关键,同样脚本不同人员执行结果可能不同,差异主要体现在测试场景和测试执行上
10、缺陷管理:对发现的缺陷进行管理
11、性能分析:对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
12、性能调优:测试人员与开发人员一起来解决该性能问题
13、测试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报告,包括测试指标说明,发现的问题等
性能测试的主要交付件:
- 测试计划
- 测试脚本
- 测试程序
- 测试报告
14、评审:对报告的内容评审,确认问题,评估上线风险,有些系统测试结果不理想,但基于成本、时间考虑后在评审会议中通过并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