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Base源码分析之写入流程(一)- 客户端

注:本博客的HBase源码基于1.0.2发布版本。


HBase的写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客户端写,二是服务端的写。先看看客户端写流程:

(一)客户端先检验用户提交的Put请求的KeyValue长度是否超出配置最大长度,然后计算KeyValue的heapSize并将KeyValue放入本地的writeAsyncBuffer中。这个步骤由BufferedMutatorImpl类实现。

(二)当buffer符合一定条件,会通过AsyncProcess异步提交。HBase默认配置是自动提交的(autoFlush=true), 或者currentWriteBufferSize大于2M(默认)。

(三)提交前,AsyncProcess先检查提交任务是否已经达到阈值(默认100),达到阈值会阻塞等待。然后根据row找到对应的Region Server,查找方式是在本地缓存中获取,没有命中缓存再通过Scan方式扫描meta表,这个过程通过HConnection的locateRegion方法获取(具体实现是ConnectionManager.HConnectionImplementation)。获取RegionServer后, Put对象转换为Action<Row>对象,并根据server进行分组为Map<ServerName, MultiAction<Row>>,MultiAction是一个基于region分组的Action容器。

(四)最后程序会为每一个MultiAction构造MultiServerCallable,并通过RpcRetryingCaller进行远程rpc调用。由RpcClient建立链接管道。

HBase源码分析之写入流程(一)- 客户端

配置项及默认值:

hbase.client.write.buffer = 2097152

hbase.client.keyvalue.maxsize = 10485760

hbase.client.max.total.tasks = 100


补充,autoFlush=false代表批量提交,比较适合MapReduce等离线场景,在实时应用场景需承担数据丢失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