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s之 display: inline-block 踩坑之旅(一)

不得不说display:inline-block;是一个强大的css属性,它解决了很多float浮动布局的不足,让页面布局更随意、富有弹性。又比弹性布局的兼容性好很多,但这个改变了元素类型的属性也存在着很多容易让人忽视的小问题,我们姑且称之为“bug”吧(实则不然),只有我们掌握了这些问题的解决办法,才能更加熟练的使用这一布局神器。

html部分

<body>
  <div class="wrap">
         <div class="a">langlib.com</div>
         <div class="a"></div>
         <div class="a">langlib.com</div>
         <div class="a">朗播网</div>
    </div>
</body>

css部分

 *{
border: 0;
padding: 0;
margin: 0;
 }
body{
font-size: 14px;
 }
 .wrap{
padding:50px;
width: 460px;
height: 200px;
margin: 0 auto;
margin-top: 100px;
border: 1px solid #226699;
 }
 .a{
width: 100px;
height: 60px;
background-color: #0088ff;
color: #fff;
display: inline-block;
 *display: inline;
 *zoom:1;
 }

可以看到,我们制作的这个小demo,预期是将四个<div>设置为块状行内元素,让他们水平对齐以达到如下图效果。

css之 display: inline-block 踩坑之旅(一)

当四个块状元素内都写有文本的时候,实现了预期的效果;但当其中一个块状元素无内容填充时,出现了异常,该空白元素出现了上浮,导致整个页面变得参差不齐了,如下图,为什么会这样呢?

css之 display: inline-block 踩坑之旅(一)

行内元素和替换元素(如<input><textarea>等)会有一个叫做基线(baseline)的对齐方式,(前期查了很多文档才发现,编辑器会默认将行内块以极限对齐)他的位置位于文本框的底部,即文字的最底端;当块状行内元素无文本填充的时候,它的基线就会自动移至元素的最底端;同时,图片以及其他非替换元素的基线也为元素的最底端。

总结起来就是,行内元素和替换元素的基线位于文本框的底端,无文本的块状行内元素、图片和非替换元素的基线就是元素的最底端。大家横向对齐的参照物默认就是这个基线(baseline)

所以上面的问题就很好理解了,空白的块状行内元素基线默认为元素底端,其他几个元素的基线位于文本的底部,大家都参照基线进行了对齐。看似参差不齐,其实上还是对齐的,如下图。

你也可以直接查看demo

 

css之 display: inline-block 踩坑之旅(一)

那么又延伸出另外的一个情况,当各元素之间的文本字体大小或者文本长度不一致时,基线的位置也会发生改变,页面会呈现更加的“混乱”状态,但实际上还是参照基线对齐的。如下图,

你也可以直接查看demo

css之 display: inline-block 踩坑之旅(一)

下面就是解决办法:既然页面的混乱是因为“基线对齐”导致的,那只需要设置元素的垂直对齐不参照基线即可,引入vertical-align属性,设置元素的垂直对齐方式。

css之 display: inline-block 踩坑之旅(一)

本例中,由于各元素高度相同,top、middle、bottom任选其一就可实现对齐。

将 vertical-align:top; 加入 .a{}样式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