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Web三大组件(Servlet,Filter,Listener)以及interceptor拦截器
下面主要从几个方面阐述一下题目中四个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 概念
- 生命周期
- 职责
- 执行过程
一、概念
1、servlet
servlet是一种运行服务器端的java应用程序,具有独立于平台和协议的特性,并且可以动态的生成web页面,它工作在客户端请求与服务器响应的中间层。
2、filter
filter是实现了javax.servlet.Filter接口的服务器端程序,主要的用途是设置字符集、控制权限、控制转向、做一些业务逻辑判断等。其工作原理是,只要你在web.xml文件配置好要拦截的客户端请求,它都会帮你拦截到请求,此时你就可以对请求或响应(Request、Response)统一设置编码,简化操作;同时还可进行逻辑判断,如用户是否已经登陆、有没有权限访问该页面等等工作。
Filter可以认为是Servlet的一种“加强版”,它主要用于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也可以对HttpServletResponse进行后处理,是个典型的处理链。Filter也可以对用户请求生成响应,这一点与Servlet相同,但实际上很少会使用Filter向用户请求生成响应。使用Filter完整的流程是:Filter对用户请求进行预处理,接着将请求交给Servlet进行处理并生成响应,最后Filter再对服务器响应进行后处理。
3、listener
listener监听器,从字面上可以看出listener主要用来监听只用。通过listener可以监听web服务器中某一个执行动作,并根据其要求作出相应的响应。通俗的语言说就是在application,session,request三个对象创建消亡或者往其中添加修改删除属性时自动执行代码的功能组件。
4、interceptor
interceptor是在面向切面编程的,就是在你的service或者一个方法,前调用一个方法,或者在方法后调用一个方法,比如动态代理就是拦截器的简单实现,在你调用方法前打印出字符串(或者做其它业务逻辑的操作),也可以在你调用方法后打印出字符串,甚至在你抛出异常的时候做业务逻辑的操作。
注:servlet、filter、listener是配置到web.xml中,interceptor不配置到web.xml中,struts框架的拦截器配置到struts.xml中。spring框架的拦截器配置到spring.xml中。
二、生命周期
1.servlet
servlet的生命周期始于它被装入web服务器的内存时,并在web服务器终止或重新装入servlet时结束。servlet一旦被装入web服务器,一般不会从web服务器内存中删除,直至web服务器关闭或重新结束。
(1)、装入:启动服务器时加载Servlet的实例;
(2)、初始化:web服务器启动时或web服务器接收到请求时,或者两者之间的某个时刻启动。初始化工作有init()方法负责执行完成;
(3)、调用:从第一次到以后的多次访问,都是只调用doGet()或doPost()方法;
(4)、销毁:停止服务器时调用destroy()方法,销毁实例。
2、filter
实现javax.servlet包的Filter接口的三个方法init()、doFilter()、destroy()
(1)、启动服务器时加载过滤器的实例,并调用init()方法来初始化实例;
(2)、每一次请求时都只调用方法doFilter()进行处理;
(3)、停止服务器时调用destroy()方法,销毁实例。
3、listener:类似于servlet和filter
web.xml 的加载顺序是:context- param -> listener -> filter -> servlet
4、interceptor
以struts的拦截器为例,加载了struts.xml以后,初始化相应拦截器。当action请求来时调用intercept方法,服务器停止销毁interceptor。
三、职责
1、servlet
servlet 流程是短的,url传来之后,就对其进行处理,之后返回或转向到某一自己指定的页面。它主要用来在 业务处理之前进行控制,如:
- 创建并返回一个包含基于客户请求性质的动态内容的完整的html页面;
- 创建可嵌入到现有的html页面中的一部分html页面(html片段);
- 读取客户端发来的隐藏数据;
- 读取客户端发来的显示数据;
- 与其他服务器资源(包括数据库和java的应用程序)进行通信;
- 通过状态代码和响应头向客户端发送隐藏数据。
2、filter
filter流程是线性的,url传来检查之后,可保持原来的流程继续向下执行,被下一个filter或servlet接收等,而servlet 处理之后,不会继续向下传递。servlet的功能主要用来主导流程,而filter功能可用来保持流程继续按照原来的方式进行下去或者主导流程。如:
- filter能够在一个请求到达servlet之前预处理用户请求,也可以在离开servlet时处理http响应;
- 在执行servlet之前,首先执行filter程序,并为之做一些预处理工作;
- 根据程序需要修改请求和响应;
- 在servlet被调用之后截获servlet的执行
3、listener
servlet,filter都是针对url之类的,而listener是针对对象的操作的,如session的创建,session.setAttribute的发生,在这样的事件发生时做一些事情。一般就是在application,session,request三个对象创建消亡或者往其中添加修改删除属性时自动执行代码的功能组件。
注:servlet2.4规范中提供了8个listener接口,可以将其分为三类,分别如下:
- 第一类:与servletContext有关的listner接口。包括:ServletContextListener、ServletContextAttributeListener
- 第二类:与HttpSession有关的Listner接口。包括:HttpSessionListner、HttpSessionAttributeListener、HttpSessionBindingListener、HttpSessionActivationListener;
- 第三类:与ServletRequest有关的Listener接口,包括:ServletRequestListner、ServletRequestAttributeListener
4、interceptor
与过滤器十分相似,通过层层拦截,处理用户的请求和响应。以Spring的拦截器为例,interceptor归Spring管理,配置在spring文件中,因此能使用Spring里的任何资源、对象,例如 Service对象、数据源、事务管理等,通过IoC注入到拦截器即可。
注:web.xml 的加载顺序是:context-param -> listener -> filter -> servlet 。了解了这几个概念的区别以后,不难理论这个加载顺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