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学习随笔第四篇
Linux学习随笔第四篇
1.创建交换分区
1.1创建分区
按照上一篇的步骤首先分好区,分别为sdb1、sdb2、sdb3、sdb4、sdb5,其中前三个为主分区,后面的两个为扩展分区。
使用命令fdisk命令在创建一个逻辑分区sdb6,用来作为交换分区。其中分区的大小决定了交换分区的大小。
1.2格式化分区
把sdb6格式化为swap的格式,这里和一开始的分区命令不一样,不是使用mkfs命令来格式化的,格式化为swap有一个专门的命令mkswap。
格式化之后如果看不懂后面的提示,可以使用命令echo $? ,如果返回为0,说明上面一条命令执行没有问题。然后可以使用blkid命令查看其格式。
可以看到其格式化类型为swap。
1.3启用swap分区
和之前的分区不一样,swap分区是直接启用而不用挂载再进行使用的。使用swapon命令来启用swap分区。启用后使用swapon -s进行查看是否启用成功。
同样,这个只是临时的启用,要想开启自启,还是需要修改/etc/fstab文件。在fstab文件中添加如下。
/dev/sdb6 swap swap defaults 0 0
#设备路径 因为swap没有挂载点,故写swap 文件系统类型 后面默认
之后使用swapon -a 和 swapon -s进行检查。
2.LVM逻辑卷分区
2.1创建逻辑卷分区
①创建卷组
vgcreate 卷组 物理卷的设备路径(可以跟多个,使用空格隔开)
然后可以使用pvs和vgs进行查看物理卷和虚拟卷组
②基于卷组创建逻辑卷
lvcreate -L 逻辑卷的大小{M,G,T} -n 逻辑卷的名字 基于那个卷组进行创建的
然后使用lvs进行查看
③格式化逻辑卷
使用mkfs.xfs命令进行格式化。
④设置开机自动挂载
修改/etc/fstab文件为
/dev/vg1/lv1 /data/vg1 xfs defaults 0 0
然后使用mount -a 和 df -Th进行查看
2.2扩展逻辑卷分区
①如果卷组剩余的空间足够,那么就可以直接使用lvextend进行扩充。
lvextend -L +size{M,G,T} 逻辑卷设备路径
注意:这个时候虽然已经扩充成功,但是使用df -h 命令,其显示的内存并没有扩充,而使用lsblk命令显示正确的大小,这是因为没有进行刷新,这时候如果使用的文件系统类型是xfs,那么使用xfs_growfs命令进行刷新,如果是ex系列的,使用resize2fs命令进行刷新。
再进行查看就会发现显示正确。
②如果卷组没有足够的空间,那么就需要先进行卷组的扩充,然后在进行逻辑卷的扩充。
3.设置卷组的PE大小
PE的大小要求是:
①二的幂次方
②如果已经基于这个卷组创建了逻辑卷,那么新设置的PE大小要能够被逻辑卷额大小整除
③新设置的PE大小要能够被剩余的卷组的空间大小整除
①设置已有卷组的PE大小
可以使用vgdisplay vg1查看其PE的大小。
使用vgchange -s 大小 卷组名称修改卷组PE的大小。
②在创建卷组的时候指定PE的大小。
vgcreate -s PE大小 卷组名称 物理卷设备路径。
扩充和创建逻辑卷的时候也可以按PE大小进行指定逻辑卷大小(使用-l选项)
[[email protected] ~]# lvcreate -l 700(乘以PE大小要比之前的大) -n 逻辑卷名称 卷组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