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识点总结

  1. 数据分析需求:在产品设 计的时候就把数据分析的需求加进去,比如记录每个按钮的点击次数、统计每个用户的 登录频率等,这也算一种典型的非功能需求,这样做对产品的可持续发展非常必要。

  2. 需求采集(一手需求、二手需求)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识点总结
    需求收集方式:
    1 现场调查
    2 AB测试
    3 日记研究
    4 卡片分类
    5 用自己产品,自己提需求。

  3. 用户需求VS产品需求
    用户需求 :用户自以为的需求,并且经常表达为用户的解决方案
    产品需求:经过我们的分析,找到真实的需求,并且表达为产品的解决方案
    需求分析:从用户提出的需求出发,找到用户内心真正的渴望,再转化为产品需求的过程。(树叶-树枝-树干,树干-树枝-树叶)

  4. 需求满足的三种方式:改变现状、降低理想、转移需求。也可以创造需求。

  5. 需求分析:需求转化→确定基本属性→分析商业价值→初评实现难度→计算性价比
    5-1 需求的基本属性:编号、提交人、提交时间、模块、名称、描述、提出者、提出时间、bug编号。
    5-2 需求分类:新增功能、功能改进、体验提升、Bug修复、内部需求等;
    需求层次:基础、扩展(期望需求)、增值(兴奋需求),参考KANO模型。
    非功能性需求:性能、可培训、可维护、可扩展、可分析…
    5-3 需求的商业价值(商业优先级):重要性、紧急度、持续时间、商业价值。
    5-4 初评实现难度:开发量,一般来说开发资源经常成为瓶颈。
    5-5 性价比=商业价值/实现难度(开发量-人日)

  6. 项目沟通方式:周期(日或周)、渠道(会议/邮件)、发起者、参与者;项目晨会、项目日报、评审会、项目变更申请、项目预告及公告

  7. 立项会议:项目背景、项目意义及目标、需求与功能点概述、项目组织架构、项目计划、沟通计划。

  8. 做项目的目标:多快好省,范围广、时间短、品质高、资源省。
    经典项目TRQ:项目时间(Time)、项目资源(Resource)、项目质量(quality+quantity)。

  9. 文档规范:BRD、PRD、需求规范类(PD做什么; 用户体验规范:交互规范、视觉规范、文案规范;通用原则)、需求管理类(用户调研;产品需求列表,含需求管理流程;产品信息架构)、流程管理类(日常发布流程、变更事件流程)、项目管理类{项目管理制单、项目任务书、Kick off的PPT、项目组织结构、项目WBS,即项目计划、项目日报周报、项目发布预告与公告)、日常工作类(会议记录、个人日报周报)。用SVN管理文档,试试Wiki

  10. 模板的作用:让经常看同类文档的人提高效率、让写文档的新人可以尽快上手、让写作者不会漏考虑某些内容。

  11. 奥卡姆剃刀原理:如无必要,勿增实体。

  12. 版本号管理规则:第一次给别人看是0.1,每次自己修改,更改小数点后两位,比如0.11、0.12,集体讨论后大的修改,就改小数点后一位,变为0.2,直到第一次对外发布,改为1.0。

  13. 核心竞争力:个人的核心竞争力是把显性只是转化为隐性知识的能力,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是把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能力。

  14. 瀑布模型:顺序展开的,从系统需求分析开始直到产品发布和维护,每个阶段都会产生循环反馈,因此,如果有信息未被覆盖或者发现了问题,那么最好 “返回”上一个阶段并进行适当的修改,项目开发进程从一个阶段“流动”到下一个阶段。
    迭代模型(敏捷开发):开发迭代是一次完整地经过所有工作流程的过程:需求分析、设计、实施和测试工作流程,类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每一次的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个子集。

  15. 产品生命周期:
    创新者(新鲜感强、消费能力强、忠诚度不高、需要新鲜的东西不断刺激)
    早期追随者(观念比较新,需求目的性强,需要迅速能解决其问题的产品)
    早期主流用户(产品大规模产生商业价值的用户群,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一般不会换新产品,但也会选择观望、有尝试的心态)
    晚期主流用户(对新产品很抵触,除非老产品出现很明显的劣势)
    落伍者(附加值较低,可以更加注重眼前的利益)

  16. 商业、产品、技术构成一个铁三角的关系,每一个公司必然有它的强项和弱项。一个原因是构建“性价比团队”,二是避免强者互相压不住造成内耗。

  17. 产品设计的五个层次:从抽象到具体,从概念到实现,从商业到技术
    战略层:明确商业目标和用户需求,找准方向,重点是解决两者之间的矛盾,找到平衡点。产出用户需求、网站目标。
    范围层:明确“做多少”,对于软件类产品,是确定功能范围;对于网站类产品,是确定内容范围。产出功能规格说明、内容需求。
    结构层:考虑产品各个部分互相之间是什么关系,对于软件类产品,主要工作是交互设计;对于网站类产品,主要工作有信息架构。产出业务逻辑图、网站的站点地图。
    框架层:出现用户真正能看到的东西。对于软件类产品,主要工作是界面设计;对于网站类产品,主要是导航设计,都有的为信息设计。
    表现层:主要包括视觉设计和内容的优化,决定产品最终的气质。

  18. 设计:本能水平(基础:有用)→行为水平(保证:好用)→反思水平(升华:难以捉摸的“用得爽”)
    反馈(动作前的可预测、动作中的积极响应、动作后的可评估,需要及时给用户反馈)
    容错(操作可逆,形成闭环,用户没有错,所有的错都是设计的错)
    简化(充分利用用户已知的知识、利用心智模型、利用标准化、利用一切)

  19. 潜在用户=访客数*转化率

  20. 产品的灵魂:战略、价值观

  21. 可行性分析:
    我们在哪儿:市场扫描(PEST分析)、竞品分析($APPEALS)、自我分析(SWOT分析)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识点总结
    我们去哪儿:宏观上的用户需求(安索夫矩阵,BCG矩阵,波特五力模型,GE矩阵,战略地图,SPAN战略定位分析,价值链分析法)
    我们怎么去:策略(定价策略、推广策略、渠道策略、服务策略、财务策略、技术策略…)

  22. 产品路标规划:路标规划是一个产品,乃至产品线层面上长期的时间规划,路标规划上最小的单位。

  23. 罗伯特议事规则:所有人提供意见,少数人讨论,一个人拍板。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知识点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