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解决循环依赖的原理——构造注入除外

先说结论,spring通过三级缓存机制来解决循环依赖问题,构造器依赖除外,即构造器注入可能会报错。

循环依赖的情况如下:

spring解决循环依赖的原理——构造注入除外

spring解决循环依赖的原理——构造注入除外

首先spring初始化bean的步骤如下:

spring解决循环依赖的原理——构造注入除外

这里只需要简单的理解为三步:

  1. 实例化
  2. 填充属性(注入依赖)
  3. 初始化完成

spring在创建Bean A的时候会先去一级缓存(singletonObjects),如果一级缓存没有则再从二级缓存(earlySingletonObjects)中获取,如果二级缓存也没有,则再从三级缓存(singletonFactories)中获取,如果还获取不到,则实例化一个A,然后放入三级缓存,然后填充属性,此刻发现依赖B,于是创建B,同样的经过上述步骤,由于每级缓存都获取不到,于是实例化B,然后填充属性,发现依赖A,然后依次去每级缓存中获取,由于三级缓存中已经有一个A,于是B可以顺利注入依赖,并被正确的初始化,然后递归返回,于是A也可以被正确的初始化了。

通过上述说明,可以看出bean都是需要可以先被实例化才可以的,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构造器依赖可能会失败的原因。假如A构造器依赖B,因为实例化A需要先调用A的构造函数,发现依赖B,那么需要去初始化B,但是B也依赖A,不管B是通过构造器注入还是setter注入,此时由于A没有被实例化,没有放入三级缓存,所以B无法被初始化,所以spring会直接报错。反之,如果A通过setter注入的话,那么则可以通过构造函数先实例化,放入缓存,然后再填充属性,这样的话不管B是通过setter还是构造器注入A,都能在缓存中获取到,于是可以初始化。

由此可见,循环依赖中,如果spring先去创建的bean通过构造器注入另一个bean则会失败,反之则可以成功。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一定不好通过构造器注入的原因。


参考:

https://blog.****.net/u010853261/article/details/779407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