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篇:路由协议

路由器就是一台网络设备,它有多张网卡。

当一个入口的网络包送到路由器时,它会根据一个本地的转发信息库,来决定如何正确地转发流量。

这个转发信息库通常称为路由表。

 

一张路由表中会有多条路由规则。每一条规则至少包含这三项信息。

1、目的网络:这个包想去哪儿?

2、出口设备:将包从哪个口扔出去?

3、下一跳网关:下一个路由器的地址。

 

比如:

ip route add 10.176.48.0/20 via 10.173.32.1 dev eth0

说明要去10.176.48.0/20这个目标网络,要从eth0端口出去,经过10.173.32.1网关。

 

NAT路由器:家里的网段是私有网段,出去的包需要NAT成公网的IP地址。

第九篇:路由协议

 

如图:

运营商1给路由器分配的地址是183.134.189.34/32,运营商网络里面的网关是183.134.188.1/32。运营商2给路由器分配的地址是60.190.27.190/30,运营商网络里面的网关是60.190.27.189/30.

 

根据这个网络拓扑,可以将路由配置成这样:

第九篇:路由协议

1、如果去运营商二,就走eth3;

2、如果去运营商一,就走eth2;

3、如果访问内网,就走eth1;

4、如果所有规则都匹配不上,默认走运营商一。

 

动态路由算法:

使用动态路由路由器,可以根据路由协议算法生成动态路由表,随网络运行状况的变化而变化。

1、距离矢量路由算法

基本思想是:每个路由器都保存一个路由表,包含多行,每行对应网络中的一个路由器,每一行包含两部分信息,一个是要到目标路由器,从那条线出去,另一个是到目标路由器的距离。

一般适用于小型网络,网络规模较大时,就不适用了,发送时间太长,资源消耗太大。

 

2、链路状态路由算法

基本思想:当一个路由器启动的时候,首先是发现邻居,向邻居say hello,邻居都回复。然后计算和邻居的距离,发送一个echo,要求马上返回,除以二就是距离。然后将自己和邻居之间的链路状态包广播出去,发送到整个网络的每个路由器。这样每个路由器都能够收到它和邻居之间的关系的信息。因而,每个路由器都能在自己的本地构建一个完整的图,根据Dijkstra算法,找到最短路径。

 

总结:

1、路由分为静态路由和动态路由,静态路由可以配置复杂的策略路由,控制转发路由。

2、动态路由主流算法有两种,距离矢量算法和链路状态算法。基于两种算法产生两种协议,BGP协议和OSPF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