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编语言(第三版)》王爽笔记(1)基础知识
第一章 基础知识
CPU Central Processing Unit 中央处理单元
机器语言:010101010101111
汇编语言:取代机器语言 MOV AX,BX
需要编译器将汇编语言转换成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包括:
- 汇编指令:助记符,对应机器码 MOV、AX、BX 汇编语言的核心
- 伪指令:编译器执行,无对应机器码
- 其他符号:+ - * /,编译器识别,无机器码
指令和数据储存在存储器中。存储器即内存。硬盘上的数据如果不读取到内存中就无法被CPU使用。
指令和数据在磁盘和内存中的存储形式均为二进制,CPU将有的信息看做指令,有的则看成数据。
存储器被划分成以byte为单位的单元,编号从0开始。eg 0~127
KB = 210B
MB = 220B
GB = 230B
TB = 240B
CPU进行数据读写需要和外部器件的芯片进行下列交互:
- 地址信息
- 控制信息:器件的选择,读或写
- 数据信息
如何传输信息?电信号要通过总线bus传输。CPU上的许多管脚与导线相连。
对应地址总线、控制总线和数据总线。(此处均指CPU外线)
地址总线 一个CPU有n根地址线,称地址总线宽度为n,就能传递n位二进制信息,即2n个地址。
数据总线 决定数据传输速度。8根数据总线(8088CPU)可一次传递1个字节,16根(8086CPU)一次传递2个字节.
eg 传递89D8H 8086一次传输89D8,8088先传输D8,再传输89。(注意顺序:低位先传,高位后传)
控制总线 宽度决定CPU对外部器件的控制能力。
检测点 1.1
- 13
- 1024 0 1023
- 213 210
- 230 220 210
- 64 1 16 4
- 1 1 2 2 4
- 512 256
- 二进制
内存地址空间:与地址总线宽度有关,内存地址空间即为CPU寻址能力。
主板上包括的器件:CPU、存储器、外围芯片组、扩展插槽等。扩展插槽上有RAM内存条和各类接口卡。
CPU不能直接控制外部设备:
CPU – bus – 接口卡 – 外接设备(音响、显示器)
存储器芯片分类:
- 按照读写属性:
RAM Random Access Memory 随机存储器:可读可写,带电存储
ROM Read Only Memory 只读存储器:只读,关机后内容不消失 - 按照功能和连接:
随机存储器:存放供CPU使用的大部分数据和程序,一般由装在主板的RAM和插在扩展插槽上的RAM组成。
装有BIOS Basic Input and Output System 的ROM:BIOS是主板和各类接口卡厂商提供的软件系统,用来对该硬件设备进行最基本的输入输出。
接口卡上的RAM:暂时存储大批量数据。如显卡的RAM,简称显存,随时将显存中的数据输出到显示器上。
从CPU的角度看问题,可以把上图的各种物理存储器简化成一个逻辑储存器,即内存地址空间,CPU通过总线来访问这些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