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模板库总结
一、容器
1、容器分类
STL容器分成三大类:序列容器、关联容器和容器适配器。
(1)序列容器:提供顺序表的表示和操作
vector:向量。可以随机访问序列中的单个元素,在序列尾快速插入和删除元素。如果在序列中插入和删除元素,则时间与序列长度成正比。
deque:双向队列。随机访问序列中的单个元素,可以在序列头或尾快速插入和删除元素。如果在序列中插入和删除元素,则时间与序列长度成正比。
list:双向链表。用动态链式存放数据,可以从任何位置快速插入和删除元素。
(2)关联容器:提供集合和映像的表示和操作
set:集合。无重复值元素,可以快速查找。
multiset:集合。允许重复值元素,可以快速查找。
map:映射。一对一映射,无重复值元素,实现基于关键字的快速查找。
multimap:映射。一对多映射,允许重复值元素,实现基于关键字的快速查找。
(3)容器适配器:特殊顺序表
stack(堆栈):后进先出表,只能在表头插入和删除元素。
queue(队列):先进先出表,只能在表头删除元素,在表尾插入元素。
priority_queue(优先队列):优先级最高的元素总是第一个出列。
2、容器的接口
(1)容器的共同操作
Container c //默认构造空容器
Container c(beg,end) //以地址beg开始,到地址end的数据序列为初值构造容器
Container c1(c2) //构造容器c2的副本
c.~Container() //析构容器对象
c1=c2 //对象赋值
c1.swap(c2) //交换同类型容器中的数据
c1 op c2 //容器的关系运算,其中op可以为==,!=,<,>,<=,>=
c.size() //返回容器的元素个数
c.empty()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c.max_size() //返回容器可容纳元素的最大数量
Container<T>::iterator iter //定义容器迭代器对象iter
c.begin() //返回指向首元素的迭代器
c.end() //返回指向尾元素下一位置的迭代器
c.rbegin() //返回指向逆向首元素的迭代器
c.rend() //返回指向逆向尾元素下一位置的迭代器
c.insert(pos,elem) //在迭代器pos所指位置前插入元素elem
c.erase(pos) //删除迭代器pos所指元素
c.erase(beg,end) //删除以地址beg开始,到地址end结束的数据元素
c.clear() //删除容器中所有元素
(2)序列容器的操作
c.front() //访问容器首元素数据
c.back() //访问容器尾元素数据
c.push_back() //在容器末端插入数据elem
c.pop_back() //删除容器末端数据
c.[i] //访问容器第i个元素
c.at(i) //返回索引(下标)i的元素
例:vector向量操作
#include<iostream>
#include<vector>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unsigned int i;
vector<int>V(10,0); //实例化长度为10的vector向量V,置元素初始值为0
for(i=0;i<10;i++)
V[i]=i; //使用重载运算符函数operator[]对元素赋值
V.push_back(10); //在表尾追加一个元素
V.insert(V.begin()+3,33); //在第三个位置插入一个元素
cout<<"size of V is :";
cout<<V.size()<<endl; //输出表长
cout<<"The elements of V are :";
for(i=0;i<V.size();i++) //输出表元素
cout<<V[i]<<" ";
cout<<endl;
cout<<"The 6th element is :";
cout<<V.at(5)<<endl; //输出索引(下标)为5的元素
cout<<"The first element(use begin()) is :";
cout<<*(V.begin())<<endl; //输出第一个元素
cout<<"The last element(use rbegin()) is :";
cout<<*(V.rbegin())<<endl; //输出最后一个元素
cout<<"The last element(use end()) is :";
cout<<*(V.end()-1)<<endl; //输出最后一个元素
cout<<"The first element(use rend()) is :";
cout<<*(V.rend()-1)<<endl; //输出第一个元素
vector<int>L; //说明第2个向量
for(i=0;i<V.size();i++) //对L的元素赋值
L.push_back(V[i]);
if(V==L)
cout<<"V==L"<<endl; //对两个向量判等
else
cout<<"V!=L"<<endl;
}
二、迭代器
1、迭代器的分类
双向迭代器:可以双向行进,以递增运算前进或以递减运算后退,可以用==和!=比较。
list、set和map提供双向迭代器
随机存取迭代器:除了具备双向迭代器的所有属性,还具备随机访问能力。
可以对迭代器增加或减少一个偏移量、处理迭代器之间的距离或者使用<和>之类的关系运算符比较两个迭代器。
vector、deque和string提供随机存取迭代器
2、迭代器的基本操作
* //返回当前位置上的元素值。如果该元素有成员,可以通过迭代器以operator->取用
++ //将迭代器前进至下一元素
==和!= //判断两个迭代器是否指向同一位置
= //为迭代器赋值(将所指元素的位置赋值过去)
三、STL容器
1、vector
(1)vector总述
vector模拟动态数组
vector的元素可以是任意类型T,但必须具备赋值和拷贝能力(具有public拷贝构造函数和重载的赋值操作符)
必须包含的头文件#include<vector>
vector支持随机存取
vector的大小(size)和容量(capacity)
(2)构造、拷贝和析构
vector<T> c | 产生空的vector |
vector<T> c1(c2) | 产生同类型的c1,并将复制c2的所有元素 |
vector<T> c(n) | 利用类型T的默认构造函数和拷贝构造函数生成一个大小为n的vector |
vector<T> c(n,e) | 产生一个大小为n的vector,每个元素都是e |
vector<T>c(beg,end) | 产生一个vector,以区间[beg,end]为元素初值 |
~vector<T>() | 销毁所有元素并释放内存。 |
c.size() | 返回元素个数 |
c.empty() |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
c.max_size() | 返回元素最大可能数量(固定值) |
c.capacity() | 返回重新分配空间前可容纳的最大元素数量 |
c.reserve(n) | 扩大容量为n |
c1==c2 | 判断c1是否等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不等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小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大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大于等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小于等于c2 |
(4)赋值操作
c1 = c2 | 将c2的全部元素赋值给c1 |
c.assign(n,e) | 将元素e的n个拷贝赋值给c |
c.assign(beg,end) | 将区间[beg,end]的元素赋值给c |
c1.swap(c2) | 将c1和c2元素互换 |
swap(c1,c2) | 同上,全局函数 |
(5)元素提取
at(idx) | 返回索引idx所标识的元素的引用,进行越界检查 | |
operator [](idx) | 返回索引idx所标识的元素的引用,不进行越界检查 | |
front() | 返回第一个元素的引用,不检查元素是否存在 | |
back() | 返回最后一个元素的引用,不检查元素是否存在 |
(6)迭代器相关函数
begin() | 返回一个迭代器,指向第一个元素 |
end() | 返回一个迭代器,指向最后一个元素之后 |
rbegin() | 返回一个逆向迭代器,指向逆向遍历的第一个元素 |
rend() | 返回一个逆向迭代器,指向逆向遍历的最后一个元素 |
(7)安插(insert)元素
c.insert(pos,e) | 在pos位置插入元素e的副本,并返回新元素位置 |
c.insert(pos,n,e) | 在pos位置插入n个元素e的副本 |
c.insert(pos,beg,end) | 在pos位置插入区间[beg,end]内所有元素的副本 |
c.push_back(e) | 在尾部添加一个元素e的副本 |
(8)移除(remove)元素
c.pop_back() | 移除最后一个元素但不返回最后一个元素 |
c.erase(pos) | 删除pos位置的元素,返回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
c.erase(beg,end) | 删除区间[beg,end]内所有元素,返回下一个元素的位置 |
c.clear() | 移除所有元素,清空容器 |
c.resize(num) | 将元素数量改为num(增加的元素用defalut构造函数产生,多余的元素被删除) |
c.resize(num,e) | 将元素数量改为num(增加的元素是e的副本) |
2、map/multimap
(1)map/multimap总述
使用平衡二叉树管理元素
元素包含两部分(key,value),key和value可以是任意类型
必须包含的头文件#include<map>
根据元素的key自动对元素排列,因此根据元素的key进行定位很快,但根据元素的value定位很慢
不能直接改变元素的key,可以通过operator[]直接存取元素值
map中不允许key相同的元素,multimap允许key相同的元素
(2)构造、拷贝和析构
map c | 产生空的map |
map c1(c2) | 产生同类型的c1,并复制c2的所有元素 |
map c(op) | 以op为排序准则产生一个空的map |
map c(beg,end) | 以区间[beg,end]内的元素产生一个map |
map c(beg,end,op) | 以op为排序准则,以区间[beg,end]内的元素产生一个map |
~ map() | 销毁所有元素并释放内存。 |
(3)非变动性操作
c.size() | 返回元素个数 |
c.empty() | 判断容器是否为空 |
c.max_size() | 返回元素最大可能数量 |
c1==c2 | 判断c1是否等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不等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小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大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大于等于c2 |
c1>=c2 | 判断c1是否小于等于c2 |
c1 = c2 | 将c2的全部元素赋值给c1 |
c1.swap(c2) | 将c1和c2的元素互换 |
swap(c1,c2) | 同上,全局函数 |
(5)特殊搜寻操作
count(key) | 返回”键值等于key”的元素个数 |
find(key) | 返回”键值等于key”的第一个元素,找不到返回end |
lower_bound(key) | 返回”键值大于等于key”的第一个元素 |
upper_bound(key) | 返回”键值大于key”的第一个元素 |
equal_range(key) | 返回”键值等于key”的元素区间 |
(6)迭代器相关函数
begin() | 返回一个双向迭代器,指向第一个元素 |
end() | 返回一个双向迭代器,指向最后一个元素之后 |
rbegin() | 返回一个逆向迭代器,指向逆向遍历的第一个元素 |
rend() | 返回一个逆向迭代器,指向逆向遍历的最后一个元素 |
(7)安插(insert)元素
c.insert(pos,e) | 在pos位置为起点插入e的副本,并返回新元素位置(插入速度取决于pos) |
c.insert(e) | 插入e的副本,并返回新元素位置 |
c.insert(beg,end) | 将区间[beg,end]内所有元素的副本插入到c中 |
(8)移除(remove)元素
c.erase(pos) | 删除迭代器pos所指位置的元素,无返回值 |
c.erase(val) | 移除所有值为val的元素,返回移除元素个数 |
c.erase(beg,end) | 删除区间[beg,end]内所有元素,无返回值 |
c.clear() | 移除所有元素,清空容器 |
3、set/multiset
(1)set/multiset总述
(2)操作及效果
返回指向第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 |
清除所有元素 | |
返回某个值元素的个数 | |
如果集合为空,返回true | |
返回指向最后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 |
返回集合中与给定值相等的上下限的两个迭代器 | |
删除集合中的元素 | |
返回一个指向被查找到元素的迭代器 | |
返回集合的分配器 |
在集合中插入元素 | |
返回指向大于(或等于)某值的第一个元素的迭代器 | |
返回一个用于元素间值比较的函数 | |
返回集合能容纳的元素的最大限值 | |
返回指向集合中最后一个元素的反向迭代器 | |
返回指向集合中第一个元素的反向迭代器 | |
集合中元素的数目 | |
交换两个集合变量 | |
返回大于某个值元素的迭代器 | |
返回一个用于比较元素间的值的函数 |
4、pair模板
用于生成key-value对
四、Algorithm(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