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ring4深入理解01----Bean配置(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的区别)
Spring是什么?
Spring 是一个开源框架.Spring 为简化企业级应用开发而生.
使用 Spring 可以使简单的 JavaBean 实现以前只有 EJB 才能实现的功能.
Spring 是一个 IOC(DI) 和 AOP 容器框架.
具体描述 Spring:
--轻量级:Spring 是非侵入性的 - 基于 Spring 开发的应用中的对象可以不依赖于 Spring 的API
--依赖注入(DI --- dependency injection、IOC)
--面向切面编程(AOP --- aspect oriented programming)
--容器: Spring 是一个容器, 因为它包含并且管理应用对象的生命周期
--框架: Spring 实现了使用简单的组件配置组合成一个复杂的应用. 在 Spring 中可以使用 XML 和 Java 注解组合这些对象
--一站式:在 IOC 和 AOP 的基础上可以整合各种企业应用的开源框架和优秀的第三方类库 (实际上 Spring 自身也提供了展现层的 SpringMVC 和 持久层的 Spring JDBC)
只要后面是Spring IDE就行了
把以下 jar 包加入到工程的 classpath 下:
Spring 的配置文件: 一个典型的 Spring 项目需要创建一个或多个 Bean 配置文件, 这些配置文件用于在 Spring IOC 容器里配置 Bean. Bean 的配置文件可以放在 classpath 下, 也可以放在其它目录下
一、IOC 和 DI
IOC(Inversion of Control):其思想是反转资源获取的方向. 传统的资源查找方式要求组件向容器发起请求查找资源. 作为回应, 容器适时的返回资源. 而应用了 IOC 之后, 则是容器主动地将资源推送给它所管理的组件, 组件所要做的仅是选择一种合适的方式来接受资源. 这种行为也被称为查找的被动形式
DI(Dependency Injection) — IOC 的另一种表述方式:即组件以一些预先定义好的方式(例如: setter 方法)接受来自如容器的资源注入. 相对于 IOC 而言,这种表述更直接
配置 bean
--配置形式:基于 XML 文件的方式;基于注解的方式
--Bean 的配置方式:通过全类名(反射)、通过工厂方法(静态工厂方法 & 实例工厂方法)、FactoryBean
--IOC 容器 BeanFactory & ApplicationContext 概述
--依赖注入的方式:属性注入;构造器注入
--注入属性值细节
--自动转配
--bean 之间的关系:继承;依赖
--bean 的作用域:singleton;prototype;WEB 环境作用域
--使用外部属性文件
--spEL
--IOC 容器中 Bean 的生命周期
--Spring 4.x 新特性:泛型依赖注入
1-1.基于 XML 文件的方式配置 bean
- public class HelloWorldBean {
- private String user;
- public HelloWorldBean() {
- System.out.println("HelloWorldBean's constructor...");
- }
- // 如果这里修改为setUser2,刚applicationContext.xml修改为property name="user2"
- public void setUser(String user) {
- System.out.println("setUser:" + user);
- this.user = user;
- }
- public HelloWorldBean(String user) {
- this.user = user;
- }
- public void hello(){
-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user);
- }
- }
- <!-- 通过全类名配置一个 bean,
- class:bean的全类名!,是Spring通过反射的方式在IOC容器中创建Bean(对象),
- 所有Bean一定要有无参的构造器!!!
- id:标识容器中的Bean,id是唯一的,建议用类名小写
- property name:对应setter方法(public void setUser(String user)
- value:就是setter赋的值)-->
- <bean id="helloWorld" class="Spring4_IOC.bean.HelloWorldBean">
- <property name="user" value="Tom"/>
- </bean>
在 IOC 容器中必须是唯一的
若 id 没有指定,Spring 自动将权限定性类名作为 Bean 的名字
id 可以指定多个名字,名字之间可用逗号、分号、或空格分隔
- @Test
- public void testHelloWorld() {
- // 前两行可以用Spring来实现
- // HelloWorldBean helloWorldBean = new HelloWorldBean();
- // helloWorldBean.setUser("Tom");
- // helloWorldBean.hello();
- //1. 创建 Spring 的 IOC 容器(ApplicationContext代表Spring 的 IOC 容器)
- //创建的时候会先调用无参构造器,同时会调用 setter方法对属性赋值!!
-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4_IOC/applicationContext.xml");
- System.out.println("------------------------------");
- //2. 从 IOC 容器中的id获取 bean 的实例,如果为“helloWorld2”,则bean id="helloWorld2"
- HelloWorldBean helloWorldBean = (HelloWorldBean) ctx.getBean("helloWorld");
- //根据类型来获取 bean 的实例: 要求在 IOC 容器中只有一个与之类型匹配的 bean, 若有多个则会抛出异常.
- //一般情况下, 该方法可用, 因为一般情况下, 在一个 IOC 容器中一个类型对应的 bean 也只有一个.
- // HelloWorldBean helloWorld1 = ctx.getBean(HelloWorldBean.class);
- //3. 使用 bean
- helloWorldBean.hello();
- }
HelloWorldBean's constructor... setUser:Tom ------------------------------ Hello: Tom |
在 Spring IOC 容器读取 Bean 配置创建 Bean 实例之前, 必须对它进行实例化. 只有在容器实例化后, 才可以从 IOC 容器里获取 Bean 实例并使用.
Spring 提供了两种类型的 IOC 容器实现.
--BeanFactory: IOC 容器的基本实现.
--ApplicationContext: 提供了更多的高级特性. 是 BeanFactory 的子接口.
--BeanFactory 是 Spring 框架的基础设施,面向 Spring 本身;ApplicationContext 面向使用 Spring 框架的开发者,几乎所有的应用场合都直接使用 ApplicationContext 而非底层的 BeanFactory
--无论使用何种方式, 配置文件时相同的.
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Context 的主要实现类: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从 类路径下加载配置文件
--FileSystemXmlApplicationContext: 从文件系统中加载配置文件
ConfigurableApplicationContext 扩展于 ApplicationContext,新增加两个主要方法:refresh() 和 close(), 让 ApplicationContext 具有启动、刷新和关闭上下文的能力
ApplicationContext 在初始化上下文时就实例化所有单例的 Bean。
WebApplicationContext 是专门为 WEB 应用而准备的,它允许从相对于 WEB 根目录的路径中完成初始化工作
1-1-2.依赖注入的方式
Spring 支持 3 种依赖注入的方式
--属性注入
--构造器注入
--工厂方法注入(很少使用,不推荐)
1).属性注入
属性注入即通过 setter 方法注入Bean 的属性值或依赖的对象
属性注入使用 <property> 元素, 使用 name 属性指定 Bean 的属性名称,value 属性或 <value> 子节点指定属性值
属性注入是实际应用中最常用的注入方式
在applicationContext.xml
- <!-- Spring 支持 3 种依赖注入的方式
- 属性注入(最常用)
- 构造器注入
- 工厂方法注入(很少使用,不推荐)-->
- <bean id="helloWorld2" class="Spring4_IOC.bean.HelloWorldBean">
- <!-- 为属性赋值 -->
- <!-- 通过属性注入: 通过 setter 方法注入属性值 如setUser() -->
- <property name="user" value="Tom2"/>
- </bean>
- <!-- 通过构造器注入属性值 -->
- <bean id="helloWorld3" class="Spring4_IOC.bean.HelloWorldBean">
- <!-- 要求: 在 Bean 中必须有对应的构造器.(public HelloWorldBean(String user)) -->
- <constructor-arg value="Mike"/>
- </bean>
通过构造方法注入Bean 的属性值或依赖的对象,它保证了 Bean 实例在实例化后就可以使用。
构造器注入在 <constructor-arg> 元素里声明属性, <constructor-arg> 中没有 name 属性
- public class Car {
- private String company;
- private String brand;
- private int maxSpeed;
- private float price;
- public Car() {
- }
- public Car(String brand, float price) {
- super();
- this.brand = brand;
- this.price = price;
- }
- public Car(String company, String brand, float price) {
- super();
- this.company = company;
- this.brand = brand;
- this.price = price;
- }
- public CarCycle(String company, String brand, int maxSpeed) {
- super();
- this.company = company;
- this.brand = brand;
- this.maxSpeed = maxSpeed;
- }
- public Car(String company, String brand, int maxSpeed, float price) {
- super();
- this.company = company;
- this.brand = brand;
- this.maxSpeed = maxSpeed;
- this.price = price;
- }
- //省去get,set方法
- @Override
- public String toString() {
- return "CarCycle [company=" + company + ", brand=" + brand + ", maxSpeed="
- + maxSpeed + ", price=" + price + "]";
- }
- }
- <!-- 默认是按顺序配置的(个数),
- 若一个 bean 有多个构造器, 则还需要通过参数的类型来配置,如car2 -->
- <!-- 可以根据 index 和 value 进行更加精确的定位. (了解) -->
- <bean name="car" class="Spring4_IOC.bean.Car">
- <constructor-arg value="KUGA" index="0"/>
- <constructor-arg value="ChangAnFord" index="1"/>
- <constructor-arg value="250000" type="float"/>
- </bean>
- <bean id="car2" class="Spring4_IOC.bean.Car">
- <!--最好设置参数类型-->
- <constructor-arg value="ChangAnMazda" type="java.lang.String"/>
- <!-- 若字面值中包含特殊字符, 则可以使用 CDATA 来进行赋值. (了解) -->
- <constructor-arg value="ShangHai" type="java.lang.String"/>
- <!--value里的字符为<ShangHai>
- <constructor-arg type="java.lang.String">
- <value><![CDATA[<ShangHai>]]></value>
- </constructor-arg>-->
- <constructor-arg value="180" type="int"/>
- <!-- 上面也可以用这个代替
- <constructor-arg type="int">
- <value>180</value>
- </constructor-arg>-->
- <!-- 测试null,没有什么意义,因为属性本来就是null。<null/>的专有标记
- <constructor-arg ><null/> </constructor-arg>
- -->
- </bean>
基本数据类型及其封装类、String 等类型都可以采取字面值注入的方式
若字面值中包含特殊字符,可以使用 <![CDATA[]]> 把字面值包裹起来。
- /***********
- * Bean 的配置方式:-、通过全类名(反射);二、通过工厂方法(静态工厂方法 & 实例工厂方法);三、FactoryBean
- *
- * 配置Bean:配置方式:通过全类名(反射)***************/
- //测试依赖注入
- @Test
- public void testDependencyInjection() {
- 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Spring4_IOC/applicationContext.xml");
- Car car = (Car) ctx.getBean("car");
- System.out.println("1-->"+car);
- //测试car里有多个构造器,如何配置IOC
- Car car2 = (Car) ctx.getBean("car2");
- System.out.println("2-->"+car2);
- }
1-->CarCycle [company=KUGA, brand=ChangAnFord, maxSpeed=0, price=250000.0] 2-->CarCycle [company=ChangAnMazda, brand=ShangHai, maxSpeed=180, price=0.0] |
引用其它 Bean
组成应用程序的 Bean 经常需要相互协作以完成应用程序的功能. 要使 Bean 能够相互访问, 就必须在 Bean 配置文件中指定对 Bean 的引用
在 Bean 的配置文件中, 可以通过 <ref> 元素或 ref 属性为 Bean 的属性或构造器参数指定对 Bean 的引用.
也可以在属性或构造器里包含 Bean 的声明, 这样的 Bean 称为内部 Bean
- <bean id="person" class="Spring4_IOC.bean.Person">
- <property name="name" value="changwen"/>
- <property name="age" value="24"/>
- <!-- 可以使用property的ref 属于建立bean之间的引用关系。-->
- <property name="car" ref="car2"/>
- <!-- 也可以这么写
- <property name="car">
- <ref bean="car2"/>
- </property>
- -->
- <!-- 还能用内部bean,这个bean不能被外部引用,只能在内部使用
- <property name="car">
- <bean class="Spring4_IOC.bean.CarCycle">
- <constructor-arg value="KUGA" type="java.lang.String"/>
- <constructor-arg value="ChangAnFord" type="java.lang.String"/>
- <constructor-arg value="180" type="int"/>
- </bean>
- </property>
- -->
- </bean>
--当 Bean 实例仅仅给一个特定的属性使用时, 可以将其声明为内部 Bean. 内部 Bean 声明直接包含在 <property> 或 <constructor-arg> 元素里, 不需要设置任何 id 或 name 属性
--内部 Bean 不能使用在任何其他地方
注入参数详解:null 值和级联属性
--可以使用专用的 <null/> 元素标签为 Bean 的字符串或其它对象类型的属性注入 null 值,意义不大
--和 Struts、Hiberante 等框架一样,Spring 支持级联属性的配置,例如在xml文件里设置Car.price
---------------------------------------------------------------------------------------------------------
第一,资源集中管理,实现资源的可配置和易管理。
第二,降低了使用资源双方的依赖程度,也就是我们说的耦合度。
也就是说,甲方要达成某种目的不需要直接依赖乙方,它只需要达到的目的告诉第三方机构就可以了,比如甲方需要一双袜子,而乙方它卖一双袜子,它要把袜子卖出去,并不需要自己去直接找到一个卖家来完成袜子的卖出。它也只需要找第三方,告诉别人我要卖一双袜子。这下好了,甲乙双方进行交易活动,都不需要自己直接去找卖家,相当于程序内部开放接口,卖家由第三方作为参数传入。甲乙互相不依赖,而且只有在进行交易活动的时候,甲才和乙产生联系。反之亦然。这样做什么好处么呢,甲乙可以在对方不真实存在的情况下独立存在,而且保证不交易时候无联系,想交易的时候可以很容易的产生联系。甲乙交易活动不需要双方见面,避免了双方的互不信任造成交易失败的问题。因为交易由第三方来负责联系,而且甲乙都认为第三方可靠。那么交易就能很可靠很灵活的产生和进行了。
这就是ioc的核心思想。生活中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支付宝在整个淘宝体系里就是庞大的ioc容器,交易双方之外的第三方,提供可靠性可依赖可灵活变更交易方的资源管理中心。另外人事代理也是,雇佣机构和个人之外的第三方。嗯,就这样,希望对题主有帮助。
所谓的依赖注入,则是,甲方开放接口,在它需要的时候,能够讲乙方传递进来(注入)
所谓的控制反转,甲乙双方不相互依赖,交易活动的进行不依赖于甲乙任何一方,整个活动的进行由第三方负责管理。
(8)为何叫反转:
反转是相对于正向而言的,那么什么算是正向的呢?考虑一下常规情况下的应用程序,如果要在A里面使用C,你会怎么做呢?当然是直接去创建C的对象,也就是说,是在A类中主动去获取所需要的外部资源C,这种情况被称为正向的。那么什么是反向呢?就是A类不再主动去获取C,而是被动等待,等待IoC/DI的容器获取一个C的实例,然后反向的注入到A类中。
(9)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是同一概念吗?根据上面的讲述,应该能看出来,依赖注入和控制反转是对同一件事情的不同描述,从某个方面讲,就是它们描述的角度不同。依赖注入是从应用程序的角度在描述,可以把依赖注入描述完整点:应用程序依赖容器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外部资源;而控制反转是从容器的角度在描述,描述完整点:容器控制应用程序,由容器反向的向应用程序注入应用程序所需要的外部资源。
------------------------------------------------------------------------------------------------------------------
学习过spring框架的人一定都会听过Spring的IoC(控制反转) 、DI(依赖注入)这两个概念,对于初学Spring的人来说,总觉得IoC 、DI这两个概念是模糊不清的,是很难理解的,今天和大家分享网上的一些技术大牛们对Spring框架的IOC的理解以及谈谈我对Spring Ioc的理解。
一、分享Iteye的开涛对Ioc的精彩讲解
首先要分享的是Iteye的开涛这位技术牛人对Spring框架的IOC的理解,写得非常通俗易懂,以下内容全部来自原文,原文地址:http://jinnianshilongnian.iteye.com/blog/1413846
1.1、IoC是什么
Ioc—Inversion of Control,即“控制反转”,不是什么技术,而是一种设计思想。在Java开发中,Ioc意味着将你设计好的对象交给容器控制,而不是传统的在你的对象内部直接控制。如何理解好Ioc呢?理解好Ioc的关键是要明确“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为何是反转(有反转就应该有正转了),哪些方面反转了”,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谁控制谁,控制什么:传统Java SE程序设计,我们直接在对象内部通过new进行创建对象,是程序主动去创建依赖对象;而IoC是有专门一个容器来创建这些对象,即由Ioc容器来控制对 象的创建;谁控制谁?当然是IoC 容器控制了对象;控制什么?那就是主要控制了外部资源获取(不只是对象包括比如文件等)。
●为何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有反转就有正转,传统应用程序是由我们自己在对象中主动控制去直接获取依赖对象,也就是正转;而反转则是由容器来帮忙创建及注入依赖对象;为何是反转?因为由容器帮我们查找及注入依赖对象,对象只是被动的接受依赖对象,所以是反转;哪些方面反转了?依赖对象的获取被反转了。
用图例说明一下,传统程序设计如图2-1,都是主动去创建相关对象然后再组合起来:
图1-1 传统应用程序示意图
当有了IoC/DI的容器后,在客户端类中不再主动去创建这些对象了,如图2-2所示:
图1-2有IoC/DI容器后程序结构示意图
1.2、IoC能做什么
IoC 不是一种技术,只是一种思想,一个重要的面向对象编程的法则,它能指导我们如何设计出松耦合、更优良的程序。传统应用程序都是由我们在类内部主动创建依赖对象,从而导致类与类之间高耦合,难于测试;有了IoC容器后,把创建和查找依赖对象的控制权交给了容器,由容器进行注入组合对象,所以对象与对象之间是 松散耦合,这样也方便测试,利于功能复用,更重要的是使得程序的整个体系结构变得非常灵活。
其实IoC对编程带来的最大改变不是从代码上,而是从思想上,发生了“主从换位”的变化。应用程序原本是老大,要获取什么资源都是主动出击,但是在IoC/DI思想中,应用程序就变成被动的了,被动的等待IoC容器来创建并注入它所需要的资源了。
IoC很好的体现了面向对象设计法则之一—— 好莱坞法则:“别找我们,我们找你”;即由IoC容器帮对象找相应的依赖对象并注入,而不是由对象主动去找。
1.3、IoC和DI
DI—Dependency Injection,即“依赖注入”:组件之间依赖关系由容器在运行期决定,形象的说,即由容器动态的将某个依赖关系注入到组件之中。依赖注入的目的并非为软件系统带来更多功能,而是为了提升组件重用的频率,并为系统搭建一个灵活、可扩展的平台。通过依赖注入机制,我们只需要通过简单的配置,而无需任何代码就可指定目标需要的资源,完成自身的业务逻辑,而不需要关心具体的资源来自何处,由谁实现。
理解DI的关键是:“谁依赖谁,为什么需要依赖,谁注入谁,注入了什么”,那我们来深入分析一下:
●谁依赖于谁:当然是应用程序依赖于IoC容器;
●为什么需要依赖:应用程序需要IoC容器来提供对象需要的外部资源;
●谁注入谁:很明显是IoC容器注入应用程序某个对象,应用程序依赖的对象;
●注入了什么:就是注入某个对象所需要的外部资源(包括对象、资源、常量数据)。
IoC和DI由什么关系呢?其实它们是同一个概念的不同角度描述,由于控制反转概念比较含糊(可能只是理解为容器控制对象这一个层面,很难让人想到谁来维护对象关系),所以2004年大师级人物Martin Fowler又给出了一个新的名字:“依赖注入”,相对IoC 而言,“依赖注入”明确描述了“被注入对象依赖IoC容器配置依赖对象”。
看过很多对Spring的Ioc理解的文章,好多人对Ioc和DI的解释都晦涩难懂,反正就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读完之后依然是一头雾水,感觉就是开涛这位技术牛人写得特别通俗易懂,他清楚地解释了IoC(控制反转) 和DI(依赖注入)中的每一个字,读完之后给人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我相信对于初学Spring框架的人对Ioc的理解应该是有很大帮助的。
二、分享Bromon的blog上对IoC与DI浅显易懂的讲解
2.1、IoC(控制反转)
首先想说说IoC(Inversion of Control,控制反转)。这是spring的核心,贯穿始终。所谓IoC,对于spring框架来说,就是由spring来负责控制对象的生命周期和对象间的关系。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是如何找女朋友的?常见的情况是,我们到处去看哪里有长得漂亮身材又好的mm,然后打听她们的兴趣爱好、qq号、电话号、ip号、iq号………,想办法认识她们,投其所好送其所要,然后嘿嘿……这个过程是复杂深奥的,我们必须自己设计和面对每个环节。传统的程序开发也是如此,在一个对象中,如果要使用另外的对象,就必须得到它(自己new一个,或者从JNDI中查询一个),使用完之后还要将对象销毁(比如Connection等),对象始终会和其他的接口或类藕合起来。
那么IoC是如何做的呢?有点像通过婚介找女朋友,在我和女朋友之间引入了一个第三者:婚姻介绍所。婚介管理了很多男男女女的资料,我可以向婚介提出一个列表,告诉它我想找个什么样的女朋友,比如长得像李嘉欣,身材像林熙雷,唱歌像周杰伦,速度像卡洛斯,技术像齐达内之类的,然后婚介就会按照我们的要求,提供一个mm,我们只需要去和她谈恋爱、结婚就行了。简单明了,如果婚介给我们的人选不符合要求,我们就会抛出异常。整个过程不再由我自己控制,而是有婚介这样一个类似容器的机构来控制。Spring所倡导的开发方式就是如此,所有的类都会在spring容器中登记,告诉spring你是个什么东西,你需要什么东西,然后spring会在系统运行到适当的时候,把你要的东西主动给你,同时也把你交给其他需要你的东西。所有的类的创建、销毁都由 spring来控制,也就是说控制对象生存周期的不再是引用它的对象,而是spring。对于某个具体的对象而言,以前是它控制其他对象,现在是所有对象都被spring控制,所以这叫控制反转。
2.2、DI(依赖注入)
IoC的一个重点是在系统运行中,动态的向某个对象提供它所需要的其他对象。这一点是通过DI(Dependency Injection,依赖注入)来实现的。比如对象A需要操作数据库,以前我们总是要在A中自己编写代码来获得一个Connection对象,有了 spring我们就只需要告诉spring,A中需要一个Connection,至于这个Connection怎么构造,何时构造,A不需要知道。在系统运行时,spring会在适当的时候制造一个Connection,然后像打针一样,注射到A当中,这样就完成了对各个对象之间关系的控制。A需要依赖 Connection才能正常运行,而这个Connection是由spring注入到A中的,依赖注入的名字就这么来的。那么DI是如何实现的呢? Java 1.3之后一个重要特征是反射(reflection),它允许程序在运行的时候动态的生成对象、执行对象的方法、改变对象的属性,spring就是通过反射来实现注入的。
理解了IoC和DI的概念后,一切都将变得简单明了,剩下的工作只是在spring的框架中堆积木而已。
三、我对IoC(控制反转)和DI(依赖注入)的理解
在平时的java应用开发中,我们要实现某一个功能或者说是完成某个业务逻辑时至少需要两个或以上的对象来协作完成,在没有使用Spring的时候,每个对象在需要使用他的合作对象时,自己均要使用像new object() 这样的语法来将合作对象创建出来,这个合作对象是由自己主动创建出来的,创建合作对象的主动权在自己手上,自己需要哪个合作对象,就主动去创建,创建合作对象的主动权和创建时机是由自己把控的,而这样就会使得对象间的耦合度高了,A对象需要使用合作对象B来共同完成一件事,A要使用B,那么A就对B产生了依赖,也就是A和B之间存在一种耦合关系,并且是紧密耦合在一起,而使用了Spring之后就不一样了,创建合作对象B的工作是由Spring来做的,Spring创建好B对象,然后存储到一个容器里面,当A对象需要使用B对象时,Spring就从存放对象的那个容器里面取出A要使用的那个B对象,然后交给A对象使用,至于Spring是如何创建那个对象,以及什么时候创建好对象的,A对象不需要关心这些细节问题(你是什么时候生的,怎么生出来的我可不关心,能帮我干活就行),A得到Spring给我们的对象之后,两个人一起协作完成要完成的工作即可。
所以控制反转IoC(Inversion of Control)是说创建对象的控制权进行转移,以前创建对象的主动权和创建时机是由自己把控的,而现在这种权力转移到第三方,比如转移交给了IoC容器,它就是一个专门用来创建对象的工厂,你要什么对象,它就给你什么对象,有了 IoC容器,依赖关系就变了,原先的依赖关系就没了,它们都依赖IoC容器了,通过IoC容器来建立它们之间的关系。
这是我对Spring的IoC(控制反转)的理解。DI(依赖注入)其实就是IOC的另外一种说法,DI是由Martin Fowler 在2004年初的一篇论文中首次提出的。他总结:控制的什么被反转了?就是:获得依赖对象的方式反转了。
四、小结
对于Spring Ioc这个核心概念,我相信每一个学习Spring的人都会有自己的理解。这种概念上的理解没有绝对的标准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如果有理解不到位或者理解错的地方,欢迎广大园友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