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质量保证过程指南

07质量保证过程指南

1 综述
1.1 前言
本指南的编写,是为了指导软件开发团队如何在软件过程中开展质量保证工作,包括对软件开发活动进行审核、对软件产品进行审计等,通过及时发现软件过程中不符合规范的行为,使其得以纠正,从而防范质量风险。

1.2 设备

1.3 工具
采用Microsoft Project作为项目问题跟踪管理的工具。

1.4 角色
项目经理:负责分配资源,确定优先级,协调与客户和用户之间的沟通。

SQA人员:监控和报告各项目组状态,发现体系运行偏差,并跟踪纠正过程。

1.5 活动

07质量保证过程指南
2 过程描述
2.1 质量保证计划
质量保证人员根据需求分析和软件开发计划的讨论结果识别质量风险点。

质量保证人员根据识别出来的质量风险点设定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控制方式(如产品审计,评审,审核过程,产品测试等)。

质量保证计划的制定请参考《质量保证计划模板.doc》。

2.2 同行评审
同行评审的目的是通过转换视角和汇总同行经验,在项目的早期阶段发现产品问题。

项目经理依据《质量保证计划》确定参评人员范围,确定评审的对象、时间安排、会议主持人,使用e-mail等方式发出评审通知。

指定专人记录会议的内容。

质量保证人员参加评审会议,会后编写评审报告。

质量保证人员将发现的问题记录到项目的问题跟踪进度表中,跟踪并协调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定期向高层管理者汇报。

评审报告的制定请参考《软件产品评审报告.doc》。

会议记录的制定请参考《会议纪要》。

项目问题跟踪进度表的制定请参考《项目问题跟踪进度表》。

2.3 软件过程审核
软件过程审核的目的是检查过程实施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并跟踪纠正过程偏差。

质量保证人员依据过程规范编写过程审核要素。

质量保证人员当项目到达过程审计检查点时,根据审核要素对过程活动进行审核,并记录不符合项,编写阶段过程审核报告。

质量保证人员将发现的问题记录到项目的问题跟踪进度表中,跟踪并协调问题的解决情况,并定期向高层管理者汇报。

过程审核报告的制定请参考《质量保证审查报告模板.xls》。

项目问题跟踪进度表的制定请参考《项目问题跟踪进度表》。

2.4 质量分析
质量分析的目的是收集和分析在软件生命期内各种问题发现活动所发现的所有问题和缺陷数据。

质量保证人员汇总问题和缺陷数据。

质量保证人员按照缺陷分析方法定义的方法和技术对收集的缺陷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以及分析结果以产品质量报告的形式向相关组成员。

产品质量报告的制定请参考《产品质量报告》。

2.5 质量分析常见数理统计方法
l 直方图

直方图是用直方柱表示质量频数,可以方便判断质量分布情况是否符合标准要求。其不足之处是不能反映质量的动态变化,且需要收集的数据较多。

07质量保证过程指南
不同项目的缺陷类型比较

l 鱼骨刺图

又称因果分析图,是一种逐步深入研究质量问题的图示方法。它是头脑风暴活动的有用工具,有助于刺激思考,并有助于组织思路。

07质量保证过程指南 
07质量保证过程指南
l 控制图

是过程要素随时间变化的波动曲线。波动分两类,偶然因素引起的正常波动和系统因素引起的异常波动,控制图可以分析是否存在异常波动,从而找出系统因素并加以消除。

受控和失控

当点位于控制线之内时,质量属于正常,称为受控,否则称为失控。

随机因素和特殊因素

随机因素是过程自然产生的,用标准差来测量。特殊因素是系统中的特殊事件。比如,人员问题、设备故障等。

七点原则

如果某行中有七个以上观察点落在均值的同一侧,或者他们表现同向的变动趋势,那么即使它们在控制线之内,它们也是非机遇原因。需要特别考虑。

07质量保证过程指南
单元测试中缺陷密度走势

分组法

又称为分类法、分层法,是将收集到的质量数据,按统计分析的需要进行分类整理,使之系统化,以便于找到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及时采取措施加以预防。

举例:对缺陷按照不同组分组、按照不同开发阶段分组、按照不同严重程度分组、按照不同缺陷类型分组、按照不同版本分组、按照不同的质控手段分组、按照不同的发现者分组、按照不同的测试阶段分组。

转载于:https://my.oschina.net/tadcat/blog/148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