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邮做《开源中国说》演讲

<iframe align="top" marginwidth="0" marginheight="0" src="http://www.zealware.com/46860.html" frameborder="0" width="468" scrolling="no" height="60"></iframe>
在北邮做《开源中国说》演讲

应“ Open Source University”活动组织者的邀请,我于2007年10月30日晚上在北京邮电大学做《开源中国说》演讲。Open Source University中国百所高校巡回演讲活动是由国内众多开源人事发起并参与的、共同推广开放源码运动的系列活动。本活动的目的是为高校的学生、老师、社会团体、公司搭建一个开放的交流平台,将全世界共享的开放源码文化、技术、方式、模式分享给每一位参与到这个活动中的人,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开源、参与开源,以获得更多的科学知识,并将其运用到平时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共同推动全球开源运动的发展。
Open Source University活动起源于2004年,由广大的开源人士共同参与,访问过中国10多所高校。2007年,开源校园行活动(Open Source University)将再起高潮,访问全国百所高校,邀请数十位中国开源软件领域的专家共同参与,分享开源世界的知识与经验。
本次“Open Source University中国百所高校巡回演讲活动”已经邀请到的演讲嘉宾有如下人士:
程勇(Peter Cheng) Huihoo.org开源社区共同创始人 开源软件咨询师
王开源 开源软件积极推动者
徐继哲 哲思*软件社区创始人www.zeuux.org *软件专家
郑晔 XRuby核心开发人员(www.xruby.com) Thougtworks 咨询师
苏哲 SCIM输入法 创始人 Google 工程师
章文嵩 Liunx TELTEL首席科学家 LVS 创始人 www.linuxvirtualserver.org
宫敏 凝思科技首席科学家 中国开源软件第一人
杨泳 JFox 开源应用服务器创始人 www.jfox.org.cn
施笑安 嵌入式Linux专家,博士
Alex Lau Novell 开源软件专家

上周二傍晚,我跟着程勇他们的车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位于昌平的北京邮电大学本科部,到达北邮时天已经黑了,三、四百名各院系的同学们已经早早在一个报告厅里等候我们,稍事准备由我开始了演讲--《开源中国说》。
从我在《程序员》杂志参加大学里的开源演讲开始,我就用《开源中国说》这个题目。随着每次对*软件、开源、开放源代码、开放的资源、开源软件理解的不断深入,我不断的修改、完善《开源中国说》这个题目的演讲,以期望寻找到一个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软件和开放源代码软件的理论基础。我就是抱着这样的想法再一次来到了北京邮电大学,碰巧的是学校方面的组织者是我在Linux公社活动时认识的邓楠同学,大家是老相识合作起来非常融洽。

下面是我本次发言的概要:
老师们、同学们,大家晚上好!今晚我带来的演讲题目是《开源中国说》,希望通过这几十分钟让我的演讲能给在座的每一位带来有意义的思考,让我们共同探讨、分享关于开源的话题。
今天我的演讲分为六大部分:一、OPEN SOURCE;二、*软件;三、*的哲学认识与*软件的阶级性;四、*软件与私有软件;五、*软件与开放源代码软件(open-source software);六、开源、开放源代码、开放的资源、开源软件。通过这几部分逐一探讨相关知识与相关理念。
一、OPEN SOURCE(开放的资源):
OPEN SOURCE是*软件阵营中的一部分人为寻求资本支持而树立的概念;OPEN SOURCE强调源代码开放但偏离*;OPEN SOURCE服从资本意志。

二、*软件:
*软件(FREE SOFTWARE)强调用户使用计算机软件的*,而不是价格。*软件赋予任何人运行、学习、改进和传播的*,*软件赋予用户如下4个*度:
0、出于任何目的,运行软件的*;
1、学习软件和为了满足你的特定需要,调试软件的*;(其前提条件是你拥有软件的源代码)
2、为了帮助你的朋友,把软件拷贝给他的*;
3、为了让整个社团受益,发行你改进过的软件的*。(其前提条件是你拥有软件的源代码)
*软件不仅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伦理问题和道德问题 。
*软件是一场社会运动。
*软件的前途取决于*软件的哲学发展。
GNU工程的目的是给予用户以*;
copyleft是软件*的基础条件;
GNU公共许可证(GNU General Public License,简称GPL)是copyleft的实现形式;
*软件基金会(Free Software Foundation)是GNU工程的维护组织,致力于推动*软件的发展。

三、*的哲学认识与*软件的阶级性:
1、*的哲学性:*在哲学上具有广泛性、普遍性和阶级性三个根本特性;*作为人类普世价值观是广泛存在、普遍拥有的,*软件就是*价值观广泛存在人类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而*的理念是全人类普遍追求的理想,无产阶级的*是全社会的终极*。 在共产主义社会里,每个人的*发展是一切人的*发展的条件。
2、*软件的阶级性:西方*软件强调了*的广泛性和普遍性,忽视了*的阶级性;坚持*在哲学上的广泛性、普遍性和阶级性是处理好*软件在我国发展的关键所在;在中国启蒙*软件思想、提高*软件认识、推广*软件使用应从*与*软件的阶级性入手。
3、只有珍视*和*的价值才能面对未来的挑战,这是一个原则问题,*软件已经充分说明当用户接受什么样的软件时就等于接受什么样的社会形态。
4、Stallman的初衷是创造一个新的软件共享群体;而无产阶级的终极理想是获得*与全人类的解放,*是一切革命者所向往的最美好的理想,因为它是共产主义的最高境界。

四、*软件与私有软件:
1、*软件与私有软件是由两个工种相同(都是code写代码)但终极目标不同的群体完成的性质不同的事物;
2、*软件追求用户使用的*,商业软件追求商业利益并限制用户的*;
3、*软件和私有软件同时满足用户基本使用功能;
4、*软件提供源代码,非商业授权使用,允许用户拥有运行、学习、改进和传播软件的*;
5、私有软件不提供源代码,商业授权下使用,不允许改进和传播软件。
6、一切人类发明创造的工具都是人类智慧的延伸,私有的软件是封闭智慧的工具,它只提供了工具的性能却封闭了智慧的传递。

五、*软件与开放源代码软件(open-source software):
1、*软件一定是开放源代码软件;开放源代码软件不一定属于*软件。
2、OPEN SOURCE是对Free Software的阉割,OPEN SOURCE阉割了人类*的价值,嫁接了资本的意志。
3、现在的私有软件制度仍然维护着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在资产阶级生产关系的范围内,所有*就是*贸易,*买卖--《宣言》
4、*软件与私有软件的矛盾必将成为信息社会中阶级对立的表现形式。无产阶级革命同传统的所有制实行最彻底的决裂,而*软件运动忽视*的阶级性就会使*软件与资产阶级妥协,走向以资本为意志的开放源代码。
5、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软件反对的是私有软件,而私有软件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因而*软件运动历史性的、必然的将由无产阶级承担,并完成*软件的使命。
6、*软件虽然必将全面战胜私有软件,但*软件可以通过正确方法、正确途径在某一局部具体实施。

六、开源、开放源代码、开放的资源、开源软件:
1、过去开源一词成了开放的资源(OPEN SOURCE)的简称,这是一个翻译的失误。开源不等于开放源代码,开放源代码是开源的一种表现形式;开源概念涉及多学科知识体系(哲学、语言学、计算科学、软件工程学等),包含多个层次(技术、法律、商业、道德、文化等),是一个具有丰富语义的词汇。
2、开放源代码(open code)是开源的狭义解释,开启智慧之源是开源的广义解释;
3、开放的资源(OPEN SOURCE)被简称为“开源”是不符合《说文解字》对汉字先说解其义,次说其形,再说其音的原则的。因此,“开源”=|=(不等于)“开放的资源”(OPEN SOURCE)的语义,“开源”是开启智慧之源的意思,“开放的资源”(OPEN SOURCE)是资源开放的意思。
4、开源软件(open-source software)就是开放源代码的软件,开源软件根据不同的开放协议授权给用户,权力和义务各不相同。

总结:开放源代码符合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马列主义、思想是指导我们认识开放源代码的理论工具,开放源代码的应用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就是以科学方法发展生产力的世界观;开放源代码是进一步解放科学计算生产力的前提;开放源代码是信息社会的生产资料;开放源代码是我国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奔向小康社会的有利保障;开放源代码能够提高我国自主创新的能力,使我们民族走上自主、自强、自立、自信、自豪的发展道路。

结束语:“.......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开源则国开源,国开源则少年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则国*,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美哉我开源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开源,与国无疆!......."。


王开源
2007,10,30



在北邮做《开源中国说》演讲

在北邮做《开源中国说》演讲

在北邮做《开源中国说》演讲

在北邮做《开源中国说》演讲

在北邮做《开源中国说》演讲







Trackback: http://tb.blog.****.net/TrackBack.aspx?PostId=1868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