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支付宝设计原则说起
“不知道在腾讯的地盘,发布阿里的内容会不会被打死。——尼古拉斯 · 摊主
花了一上午时间窝在床上看完了腾讯 CDC 出版的《在你身边,为你设计》(一本)
所以今天的内容是 阿里AUX 写的《支付宝体验设计精髓》
(好像并没有什么因果关系,不过并不重要)
文章整理的是本书设计原则这一节,先上个思维导图,方便大家掌握脉络。文章很长,但看完肯定有收货。
1
简单的力量
简单原则使界面看起来简洁,还能使交互流程简化,使整个产品轻量化。
简单遵循两个原则
● 一个页面只做一件事情,突出两个重点
● 删除不必要的内容,隐藏次要的内容
(1) 一个页面一件事情
与PC相比,移动终端的屏幕小了很多。App的一个页面能展示的信息本来就非常有限,不可能像PC一样堆满各种不同的信息。
况且,App的使用环境还非常不稳定,如走路、坐车、单手、双手等,这些进一步限制了一个App页面只能做一件事情。
(2) 删除&隐藏
人在处理信息、学习过程和记忆细节方面的能力是有限的。
现实中,人可能还面临各种中断和打扰,这些都进一步限制了人的能力。
界面中过多的小细节会增加用户的认知负担,就像路障会降低人们的行走速度一样,过多的小细节会降低用户的使用效率。
删除那些可有可无的功能、多余的选项、冗余的文字、花哨的修饰,可以减轻用户的负担,让用户专心做自己想做的事。界面清清爽爽、简简单单,不去分散用户的注意力。
1)删除
我们带着“删除不必要功能”的目的,重新来审视支付宝的生活缴费,看看哪些不必要的功能可以删除。
● 确定主要任务和次要任务,并排定优先次序。
专注解决用户优先级最高的需求,然后再考虑满足用户其他目标。
用户使用生活缴费,主要目的就是完成缴费;然后是新增缴费;最后是辅助功能——账户分组。
● 要知道能够满足主流用户的“足够好”的生活缴费与“完美”生活缴费有什么区别。
如9.2版的支付宝生活缴费(下图中左图),要求补全家庭地址、芝麻信用、家庭成员,这么多的附加元素,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没人使用。
这些功能就是不必要的,可以删除,如下图中的右图所示。
2)隐藏
有些功能用户很少使用,但又是必需的。
例如,自定义、删除、设置等,隐藏这些不常用但不能少的功能(因为可以少的功能我们已经删除了),可以为移动界面节约很多空间,让界面简单。
用户也不会因为它们而分散过多的注意力,更聚焦主要任务,如下图所示。
隐藏的功能在用户需要的时候会出现在合适的位置。
例如支付宝转账到卡,默认隐藏了到账时间,以简化页面。
当用户填好卡号等信息的时候会自动出现到账时间,如下图所示。
2
高效的执行
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高效是一款产品必备的素质。减少等待、稳定快捷,才能留住用户。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用户不想等待,用户不想填写没完没了的表单,用户不想总要跳转才能看到想看的内容,用户不想不停地点击……
(1)1秒钟等待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这样的经历:
风和日丽的下午,慵懒的阳光洒在身上,你漫步在一条商业街上。闲逛中发现一个店铺在搞活动,于是掏出手机扫描二维码,无奈网速太慢,手机一直在安全扫描,你只好耐心地等。
漫长的等待过后,终于打开一个页面,但那是空白页面!而且,这个页面还没有任何提示。为了5折的优惠,你决定再等等。1秒、2秒、3秒,终于页面再次跳转,进到一个全新的页面,而且显示了加载的进度。
5秒、6秒、7秒,页面终于刷出了大部分内容,无奈活动按钮还是犹抱琵琶半遮面,不肯出现。于是你一遍一遍地刷新,Ioading,刷新,Ioading……
许多研究都表明,用户能够忍受的等待时间为6~8秒,如下图所示。
也就是说,8秒是一个临界值,如果你的页面打开速度过慢,等待8秒以上,大部分用户会离你而去。
在0.1秒内显示反馈结果用户是可以接受的。
1秒是用户保持不间断的思维流的限定时间,用户会注意到这样的延迟。
8秒是保持用户关注当前界面的极限时间,超出8秒用户会愤然离场。
(2)转移注意力
转移注意力是减轻等待的负面影响的常用手段。
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使用转移注意力这一方法。
比如,某底捞在客人排队等待就餐的时候提供各种小吃和休闲游戏。
客人有好吃的、好玩的就会忘记等待的烦恼。这种方式在应用的设计中也同样管用。
支付宝的明星产品“余额宝”,当用户进入页面的时候会从服务端获取金额信息。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金额数字随机变换以吸引用户注意,使用户不会有等待之苦。如下图所示。
(3)一次点击
懒,是人的天性。交互设计师的天职就是将用户从繁重的交互操作中拯救出来,提升产品的可用性,让用户方便快捷地完成任务。
在交互设计中,应尽可能地减少额外的点击,做到一键完成任务。一次点击意在减少用户操作次数,提高操作效率,成全人类“懒”的天性。
交互产品经常包括一些不必要的额外点击,对于用户而言,这些不必要的操作都是附加工作。
支付宝9.2版本以前的手机充值从选择金额到付款需要4次点击:
①点击金额唤起选择picker;
②滑动选择金额
③点击完成关闭picker
④点击“立即充值”进入付款页面
如下图所示。
9.2版本改版以后将充值金额平铺展现在用户面前,用户只需要一次点击选择充值金额即可进入付款页面,如下图所示。
(4)三级跳
在PC网络时代,Web页面间反复跳转是再正常不过的了。
从搜索页面到目标网站首页,首页再到详情,详情页再到推荐页面,推荐页再回到首页……但是,你敢在手机应用上试一试吗?
这么混乱的跳转关系,用户可能真的就进入了你为他设置的页面迷宫,不知道自己在什么地方,不知道返回到哪个页面,不知道怎么快速回到入口。
我们来看下图所示的某热门应用的页面跳转案例:首页→详情页→个人页→详情页→个人页……可以无限制地深入和循环。
当用户回过头来想要返回的时候就迷糊了。
左上角的返回是到哪里的?
如果是返回上一个页面,那回到首页要点击多少下?
在PC网页上因为有顶部全局导航和面包屑导航,这些跳转可能都不是问题。
但是在手机屏幕上是没有这些导航的,只有左上角的返回,这就完全交代不清楚了。所以,在手机应用页面之间的跳转不能太多。
标签栏、抽屉式、宫格式、列表式、轮播式、唤起式,移动设计里的导航模式就这几种,都是比较简单的结构和模式。
如果在移动设计里面设计了太深的信息架构,一会让用户迷惑,二会大大降低操作效率。所以,移动设计中常用的内容应该在3个层级以内看到。
手机上能不跳转就不跳转,下面的案例可以帮助我们减少页面的跳转,将用户带出“潘神的迷宫”。
模态窗口就是对当前页面的内容进行操作,用户不用离开当前页面,从而减少了页面的跳转。我们常见的模态对话框,常用来报错或者提醒用户。如下图所示。
3
人性的对话
用户使用应用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机对话的过程。
界面中展示的信息是系统向用户传递信息,用户的操作是在向系统传递信息,这一来一往就是对话。
打造一个人性化的App,需要哪些原则呢?
(1)适时反馈
与别人交流时,假设对方对自己说的话没有反应,那么我就会认为对方不尊重自己。
同样,对于人机交互,及时恰当的反馈能告诉用户下一步该做什么,帮助用户做出判断和决定,让用户知道系统运行良好稳定。所以适时反馈很有必要。
下面定义了几个最基本的原则,来保障支付宝对用户做到适时反馈:
● 为用户的操作提供必要、积极、即时的反馈。
● 根据内容的重要程度选择合适的反馈形式。
● 避免过渡反馈,以免给用户带来不必要的打扰。
● 不要打断用户的意识流,避免遮挡用户可能回去查看或操作的对象。
1)反馈方式
移动界面设计中反馈的方式大致有5种:对话框、小气泡、多态按钮、动画、声音或震动,如下图所示。所有的提示都应该在恰当的时候出现在恰当的位置,为用户提供必要、积极、即时的反馈。
● 对话框:
对话框带有一两句说明文字和两个操作按钮,用于确认和取消重要操作(比如,是否删除内容),通常会用明显的颜色,突出显示可能造成损失的操作项(比如,“删除”“不保存”)。
对话框的出现,强迫用户关注弹窗内容和操作,并屏蔽背景的所有内容不可操作,是对用户打扰最大的反馈提示,也是最强的反馈方式。
通常用户都想赶快关掉对话框,以便接着完成被打断的操作。所以,对话框中的文案要尽量言简意赅,帮助用户快速了解和做出决策,如图16所示。
● 小气泡:
气泡也可以叫“Toast”,这其实是一种弱化版的对话框。它就像气泡一样,在界面上展示短暂的时间(5秒以下),然后自动消失。
它不强制用户做任何操作和确认,所以对用户的打扰比对话框小很多。
气泡一般用来确认用户执行的任务状态或者操作结果,如下图所示。
● 多态按钮:
按钮是虚拟世界隐喻现实世界的产物,是对现实世界的按钮和开关的模拟。
而现实世界中的按钮会对用户的操作提供实实在在的物理反馈。所以,为了符合用户的心智模式,界面中的按钮也应该为用户的操作提供反馈,否则用户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当用户在屏幕上按下一个按钮或链接时,也需要有状态的改变,让用户知道界面已经接收到他的操作了,如下图所示。
● 动画:
动画能给用户提供有意义的反馈,帮助用户直观了解操作的结果。
并且不打扰用户的操作,用户体验更流畅。而且精美有趣的动画,能给用户留下深刻印象,提升使用时的愉悦感。
手机淘宝将商品收入购物车时的动画,就是一种比较优雅的反馈方式,如下图所示。
● 声音或震动:
前面讲到的反馈方式都是虚拟界面模拟出来的,而声音或震动能带给用户更真实的物理反馈。声音或震动的反馈给用户的感觉也应该是最真实和自然的。
例如,手机虚拟键盘按下时的“啪啪”声,短信、邮件发送成功后“嗖”的一声,拍照时的“咔嚓”声,都是我们设计中在声音方面反馈比较好的。
恰当的声音反馈有画龙点睛的效果,但过多地使用可能会变成一种打扰。所以,我们不能将声音作为主要反馈,并且要给用户关闭提示音的权利(因为用户所处的环境多样,可能很吵而听不见声音,也可能不适合打开声音)。
震动是一种更强烈的触觉反馈,可以用来加强声音的反馈。)
2)过度反馈
对话框和小气泡的视觉形式是悬浮在当前界面之上的,用户可以理解对话框与当前界面之间的关系,完成对话框的操作之后可以继续原有操作。
它的本意是减少页面的跳转,尽量让用户沉浸体验。但是有的设计师会滥用对话框,反而打扰了用户的体验流程,成为万恶的对话框。
试想一下,如果每想说一句话之前,你都要在脑子里面弹出一个对话框问自己“你是否真的要说这句话”,这是一种多么糟糕的体验。下面给大家举几个反例。
支付宝9.2版本之前,用户主动关闭收银台,会弹出对话框让用户确认是否退出,其实显得十分多余,如下图所示。
支付宝9.0版本以前的服务窗,在删除服务窗的时候会展示删除成功的小气泡,如下图所示。
其实完全可以用现在的删除动画代替。
在这里就要批评下微信的反馈方式了,每次长按要删除聊天记录,都会弹出这个对话框,烦烦烦!
今天上午还出现了bug,打开微信界面是
我的联系人,聊天记录去哪了?
难道要上演
由腾讯独家冠名的年度最佳综艺《联系人去哪儿》?
(2)情感关怀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心理学大辞典》
人性和情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我们在思考人性化的时候,一定不能忘了用户的情感需求。
用户的需求和期望得到满足时会产生愉快、喜爱的情感;反之,就会苦恼、厌恶。
所以,当用户在支付宝里受挫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情感上的安抚和关怀;
当用户在支付宝里完成任务的时候,我们要及时地给予情感上的肯定和强化
1)安抚和关怀
等待、报错、系统繁忙等场景都会使用户产生挫败感。长时间的等待会让用户感到烦躁;犯错误让用户感到苦恼;系统繁忙甚至让用户感到厌恶。
如果我们能巧妙地处理好这些场景,降低用户的挫败感,就能体现设计在产品中的价值。
例如,支付宝在“双11”大促以及发春节红包的时候,用户可能会遇到系统繁忙的情况。
但是这个时候却是用户最着急付款的时候,因为大家都在抢货啊!这个时候我们怎么能通过情感的安抚降低用户的挫败感呢?
我们赋予系统人格特性,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虔诚的口吻,跟用户展开“人与人”之间的对话,如下图所示。
2)正向强化
在用户完成某个任务或者其他正向场景的时候,我们要强化这种正向的情感,加深用户的情感体验,如下图所示。
左图为用户进入余额宝页面时,我们通过金额数字的增长动画,加强用户在查看收益和本金时候的喜悦感,加深用户对余额宝这个产品乃至支付宝的正向情感。
右图为用户开启支付宝会员的时候,我们通过一个完整的页面和动画告知用户获得的排名与会员等级,强化用户获得会员身份和等级时的自我认同感。
(3)智能服务
智能手机要够智能。充分利用设备的硬件特性、系统的数据,与设计进行完美的融合,让用户感受到我们是懂他的,是聪明的。
手机的传感器赋予我们对外界的感知能力,海量的用户特征数据赋予我们渊博的知识,强大的后台计算服务器赋予我们超强的大脑,
我们的App完全可以像人一样去思考,思考如何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如下图所示。
左图为支付宝登录,用户在应用中填写过的信息都可以记录在系统中,免去用户二次输入的麻烦,提升用户的操作效率。
右图为新卡号输入,自动将卡号分隔为4个数字一段,方便用户阅读和核对,并且根据卡号自动识别所属银行,减少用户的输入操作。
本文又完得猝不及防。
设计之路永无止境,每周日21点,
摊主带你准时上车。
顺便关注一下我,也许车开得更稳。
相关推荐
- 从模拟真实世界中理解软件设计原则
- 从支付宝设计原则说起
- 了解设计模式先从六大设计原则说起
- 支付宝小程序控制硬件②】 全网首篇,个人支付宝小程序控制智能硬件esp8266,从设计电路到设计协议控制两盏LED灯调节亮度。
- 《网页设计与前端开发 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HTML+CSS+JavaScript 从入门到精通》—— 1.3 网页设计的原则...
- 微软的技术态度 -- 从其对于CRT的设计考虑说起(Thought on the CRT - What Microsoft Prefers)...
- 从7个角度,聊聊区块链设计的基本原则
- 从设计到开发上线中,产品的一些基本原则
- “秒杀”系统设计要点,从卖病鹅说起!
- 设计模式学习之一策略模式(Strategy)——从鸭子的设计说起
- 【转】Web系统大规模并发——电商秒杀与抢购
- SSD目标检测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