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观锁和悲观锁的实现方式及区别

为什么需要锁(并发控制)?

  在多用户环境中,在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多个用户更新相同的记录,这会产生冲突。这就是著名的并发性问题。

典型的冲突有:

  1. 丢失更新:一个事务的更新覆盖了其它事务的更新结果,就是所谓的更新丢失。例如:用户A把值从6改为2,用户B把值从2改为6,则用户A丢失了他的更新。
  2. 脏读:当一个事务读取其它完成一半事务的记录时,就会发生脏读取。例如:用户A,B看到的值都是6,用户B把值改为2,用户A读到的值仍为6。
  3. 不可重复读:事务 A 读取了事务 B 已提交的更改数据
  4. 幻读:事务 A 读取了事务 B 已提交的新增数据。

为了解决这些并发带来的问题。 我们需要引入并发控制机制。

并发控制机制

悲观锁(Pessimistic Lock), 顾名思义,就是很悲观,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会修改,所以每次在拿数据的时候都会上锁,这样别人想拿这个数据就会block直到它拿到锁。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里边就用到了很多这种锁机制,比如行锁,表锁等,读锁,写锁等,都是在做操作之前先上锁。

悲观锁实现方式:

运用数据库里面的锁机制:

详解参考:http://blog.****.net/samjustin1/article/details/52210125

共享锁(Shared lock)

更新锁(Update lock)------------------》为了解决死锁

排他锁(独占锁 Exclusive Locks)---》即其它事务既不能读,又不能改排他锁锁定的资源。

意向锁(Intent Locks)--------》意向锁就是说一个表门口设置一个标识

计划锁(Schema Locks)-------》锁不允许任何其它session连接该表。连都连不了这个表了,当然更不用说想对该表执行什么sql语句了。

乐观锁(Optimistic Lock), 顾名思义,就是很乐观,每次去拿数据的时候都认为别人不会修改,所以不会上锁,但是在更新的时候会判断一下在此期间别人有没有去更新这个数据,可以使用版本号等机制。乐观锁适用于多读的应用类型,这样可以提高吞吐量,像数据库如果提供类似于write_condition机制的其实都是提供的乐观锁。(乐观锁不能解决脏读的问题。)

乐观锁实现方式:

1.使用数据版本(Version)记录机制实现,这是乐观锁最常用的一种实现方式。何谓数据版本?即为数据增加一个版本标识,一般是通过为数据库表增加一个数字类型的 “version” 字段来实现。当读取数据时,将version字段的值一同读出,数据每更新一次,对此version值加一。当我们提交更新的时候,判断数据库表对应记录的当前版本信息与第一次取出来的version值进行比对,如果数据库表当前版本号与第一次取出来的version值相等,则予以更新,否则认为是过期数据。

乐观锁和悲观锁的实现方式及区别

2.乐观锁定的第二种实现方式和第一种差不多,同样是在需要乐观锁控制的table中增加一个字段,名称无所谓,字段类型使用时间戳(timestamp), 和上面的version类似,也是在更新提交的时候检查当前数据库中数据的时间戳和自己更新前取到的时间戳进行对比,如果一致则OK,否则就是版本冲突。

如何提高并发效率

  1. 悲观锁:利用数据库本身的锁机制实现。通过上面对数据库锁的了解,可以根据具体业务情况综合使用事务隔离级别与合理的手工指定锁的方式比如降低锁的粒度(锁的粒度就是指锁的生效范围,就是说是行锁,还是页锁,还是整表锁)等减少并发等待。
  2. 乐观锁:利用程序处理并发。原理都比较好理解,基本一看即懂。方式大概有以下3种
    1. 对记录加版本号.
    2. 对记录加时间戳.
    3. 对将要更新的数据进行提前读取、事后对比。

不论是数据库系统本身的锁机制,还是乐观锁这种业务数据级别上的锁机制,本质上都是对状态位的读、写、判断。

两者用途分析:

两种锁各有优缺点,不可认为一种好于另一种,像乐观锁适用于写比较少的情况下,即冲突真的很少发生的时候,这样可以省去了锁的开销,加大了系统的整个吞吐量。但如果经常产生冲突,上层应用会不断的进行retry,这样反倒是降低了性能,所以这种情况下用悲观锁就比较合适。悲观锁用于经常修改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