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在哪看
腾讯2020年第三季度财报在哪看
前言
今天看微博热搜的时候看到腾讯员工平均月薪7.6万元,好奇之下点开看看
腾讯公布Q3财报,11月12日,#腾讯公布第三季度财报#,腾讯第三季度营收1254*.47亿元,同比增长29%。腾讯第三季度净利润385.42亿元,同比增长89%。据统计,截至三季度,腾讯公司有77592名员工,三季度总酬金成本为177亿元。按此推算,腾讯公司*员工平均月薪7.6万元。
这个平均月薪显然又是”被平均“了,有本事披露中位数。
虽然我对这个平均月薪不感兴趣,不过我对第三季度财报感兴趣,我特别想知道在哪可以看到这个一手第一手数据。
笔记
官网可查
地址:官网财务报告
分析过程
微博来源
首先我就点开微博链接,看能不能看到我需要的信息,结果,一堆复读机,还是二手三手资料的复读机,没有数据来源说明,从学术的角度来说就是数据来源不可靠。
数据来源不可靠就发表,还一堆财报截图、公众号截图配点文字,加点音乐混在一块发表,严重混淆视听,对于一个只关心一手数据的人来说就是一种时间上的浪费。
不过还是有收获的。看到了一个截图,说明还是可以找到财报的。
收获:看到了腾讯2020第三季度的截图。
也就这点收获。
百度搜索
然后我百度“腾讯第三季度财报”,并且将时间设置为一周。结果又是一大堆复读机,点进去都是一样的内容,要么一段文字,要么复制转载。
这是什么行为?这是一种污染大众注意力的行为
1994年,“注意力经济”这一观点早见于美国加州大学学者Richard A.Lawbam在发表一篇题为《注意力的经济学》(The Economics of Attention)的文章。
1997年,最早正式提出“注意力经济”这一概念的是美国的迈克尔·戈德海伯(Michael H.Goldhaber)在美国发表了一篇题为《注意力购买者》的文章。他在这篇文章中指出,有关信息经济的提法是不妥当的,因为按照经济学的理论,其研究的主要课题应该是如何利用稀缺资源。对于信息社会中的稀缺资源,他认为,当今社会是一个信息极大丰富甚至泛滥的社会,而互联网的出现,加快了这一进程,信息非但不是稀缺资源,相反是过剩的。而相对于过剩的信息,只有一种资源是稀缺的,那就是人们的注意力。
著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赫伯特·西蒙在对当今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时也指出:“随着信息的发展,有价值的不是信息,而是注意力。”这种观点被IT业和管理界形象地描述为“注意力经济”。 [2]
下面我来归类一下这些恶心人的行为。
在腾讯新闻中法腾讯财报的消息????还就一段话,搜索那么靠前,一点开,就这????数据来源在哪?写论文的好歹有个参考文献,你的链接去哪了?
截了三张图,然后就发表的自媒体,我????
官方媒体转载报纸。
收获:长见识了。一堆靠SEO抢占搜索的平台。发着没营养的内容,数据链接也不知名,转载的时候不验证。如果是发表论文早就被打回去了。
存在即合理,他们固然帮助了传播了信息,但是传播信息的时候如果能考究信息并且指出信息来源就更好了。
券商平台
在同花顺搜索了一下腾讯还真能查到,但是没有第一手资料。
在萝卜投资中搜索了一下腾讯财报,找到了一份研报。《东兴证券股份制有限公司证券研究报告》
研报还可以至少给出了一些数据来源。
wind
东兴证券研究所
公司公告、公司官网、公司财报、大会
比达咨询
艾瑞咨询
CNNIC
钛媒体
Questmobile
毕竟还是第三方弄到,不过比自媒体弄的那些,有用多了。
我继续找找第一手资料。
百度方法
资料来源:去哪里下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 - 知乎
财经学习经常要用到上市公司的财报,这其中包括PDF格式的年报季报,和Excel格式的财务报表、分析指标、专利数据、股东数据等,那么在国内的主流网站中,公告类的如PDF年报、招股说明书等可以在“巨潮网”上下载,
但巨潮网上下载公告有一点不好,就是只能一家一家的下载,累!!
再有就是,在财务数据Excel的数据指标方面,国内的主流上市公司数据下载网站有“choice金融”、“wind资讯数据”、“国泰安”等,各家网站都各有不同,其中“东方财富的choice”因为有东方财富炒股的人比较多,所以用户数是最多的。但在像我们需要做财报分析,尤其是一次可能需要分析几十家、或全部A股市场的上市公司的人来说,这上面的权限就非常昂贵了,少则几千,正常都是几万元的会员费用,才能下载汇总的数据。当然这就非常不符合我们的使用要求了,价格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以免费或者能接受的价格获取我们所需要的分析数据呢?在这里,财报达人给分享一个这样的网站,
名称就是:克拉数据 http://www.keladata.com
上面涵盖了PDF的各类报告(如年报半年报、招股说明书、社会责任报告等),也包含了Excel的各种指标(如财务报表、比率指标、股东数据、专利数据等),关键是可以一下获取全部上市公司的,这就非常省心了。
简而言之,搜索一两家公司在巨潮查;多家公司在克拉数据中查。
体验不好,要钱。
总结
没想到绕了一圈,最后在官网找到了。看来我还是太年轻了。下次直接在官网找。
不过我在找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两个不合理的地方。一个是有些自媒体在使用信息的时候,没有指明信息来源。一个是一些数据平台拿公开的数据卖钱。
自媒体使用信息的时候不指明信息来源,有可能是他们觉得这信息大家都知道,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没有这个严谨思维。
自媒体的逻辑是爆款,是标题。
但是做一个分析者需要的是可推导,是内容。
数据平台拿公开的数据卖钱,的确他们花时间整理了。
虽然可以理解这两个不合理的地方。但是这两个不合理的地方可以改进。
马上要上课了。暂时写到这。
还是有收获的。考完研后,有时间的话,整理一个计划——爬取互联网公司的财报,然后搭建一个平台。开始尝试运作。
更新地址:GitHu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