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宁《产品思维》之2结婚教练的认知框架来看待产品

前言:

此文来源于得到APP中的梁宁《产品思维30讲》,在此做下笔记,记录其内容及个人感触!

注:笔记中对语音中的措辞有所整合,非音频的一对一校译。

认知盲区:

我们在没有建立思考框架的情况下,去看待一个人或一个产品,都会有我们自己的原生感受。

如果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那么我们的思维是混沌的,是纠结的,

并且会过于强化和放大自己所关注的某个点,

这样不但会有强烈的认知偏差和情绪偏差,而且会在两种偏差的作用下,

会让你的认知存在大面积的认知盲点和思维遮蔽,

因为没有一个框架体系来让我们理性地看待这个人或这个产品。

认知框架:

结婚教练的核心方法与产品认知的方法论很相像,

这里我总结了下,大概可以分为五层,我就用洋葱图来剖析一下:

梁宁《产品思维》之2结婚教练的认知框架来看待产品

结合到婚姻教练的认知,则会出现如下的图景:

梁宁《产品思维》之2结婚教练的认知框架来看待产品

认知框架的每层解析:

感知层:

处于最外层的感知层,这个就如同一个人的表象,

比如一个人的身材、相貌、说话的口音等等。

角色框架层:

我们人是一个角色化的角色,身上能看到角色化的烙印。

比如:军人、银行职员、公务员等等,

也比如网页上的文字、图片都是受框架结构的限制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也通常处于这种表象化的、角色化的接触,

也称之为半浅层或浅层关系;

资源结构层:

这层以后就是一个人的深层部分了。

资源结构层包括:财富资源、人脉资源、精神结构、精神资源等等,每个人都不一样。

一个人在生活的历程中,总会在某一个时刻,很多人处于一个角色中,

但是随着资源结构的不同,会慢慢地演变到不同的层次上。

到了资源结构这一层,很多姑娘就已经不会判断了。。

如果只抓前两层的表层数据,那么并不能很好地把控一个产品或理解一个人。

所以资源结构层,才是一个人表面与内部的分界

能力圈:

在这里讲师并没有进行逐个分析,而是将能力圈与最核心的一层,放在了一起讲解:

这里我查阅了一些相关的说法,或许能解答我们的疑惑:

借用查理·芒格的话:“如果你确有能力,你会非常清楚你的能力圈的边界。若你问起,那就意味着你已经在圈外了。”

有一次,一个朝圣奥马哈的投资者向股神巴菲特提出问题:

“一个人怎样计算出自己的能力圈?”,这个问题,让在场很多投资者都笑了。

沃伦·巴菲特当时的回答是:“我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圈边界,

但对其他人实在没有什么建议,每个人都有必要意识到自己所具有的能力和知识。”

从上述中的言语中,或许我们能够得到答案,

通常这个能力圈不仅仅包括个人的专业知识、技能,所能调用的一切资源等等,

我想最重要的应该是你应该清晰地知道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的界线到底在哪里!

用李录先生的说法,叫“没有边界的能力就不是真正的能力”。

内核:

第五层,就是一个人的内核。

也就是他对自己存在感的定义,他对“我为什么而存在”到底是怎么感知的。

通俗来说,也就是一个人的价值取向,一个人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存在感之于人,就像生存之于动物一样,是触发情绪,推动行动的开关。

你观察一个动物,它的状态,它的情绪,就是它的生存需求是否被满足。

一个人为什么奔波,焦躁,不安,机关算尽,上蹿下跳?因为还没有被满足。

但是,每个人要的存在感又是不一样的。

就像生存驱动动物奔波撕咬一样,对存在感的寻求和不安,

也驱动男人和女人思前想后,废寝忘食,找人找事找钱,满足自己的存在感。

如果有一天,他的存在感被满足了,能力圈就不会在扩充了。

就好像好多女人结婚了就不化妆了一样,男人满足了就不奋斗了一样。

因为扩充能力圈是很痛苦的,就像狮子为了吃饭去追杀水牛,其实狮子挨打也很痛啊。

同样,人在拓展自己能力圈的时候,会逃脱你的舒适区,同样也是很痛苦的一件事情。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大冬天,早上起床的时候,逃脱被窝的舒适区,内心的百感交集,感同身受啊。

以上就是用产品经理看产品的认知框架,指导怎么一层一层地观察和分析一个人。

归纳的不足之处,还希望各位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