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谈谈我所理解的货币发展史

最近对这一块挺感兴趣的。毕竟总不能一直想着做技术是吧,别看现在还年轻,各种新技术Spring CloudSpring Cloud Alibaba整得飞起,但是过几年后呢?当我们更不上技术迭代的步伐后,我们如果还停留在技术层,是否能保证不被淘汰?

所以抱着这一打算,平时也会了解一下代码之外的世界,但一直没有系统整理,这一篇也简单地谈谈一点学习的理解。不好误喷????


第一阶段:弱信用链交易

故事先从石器时代开始,也就是我们人类起源没多久时。

当时社会还是处于那种“自给自足”的状态,一人一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俨然一幅优美的山水田园画。最多成家之后,变成一个家庭“自给自足”。

扯远了,那会儿人们之间基本没什么经济交流。打渔的小明只吃鱼肉,狩猎的小夫只吃自己狩猎得到的成果:

简单谈谈我所理解的货币发展史
原本日子安好,小明每天抓一条鱼吃一天,有时会留下一点鱼肉,吃不完没办法,等他烂掉(毕竟那时候还没有冰箱)。小夫也是一样,三天抓一头鹿,然后吃三天,有时剩下的鹿肉也只能浪费掉了。

直到有一天,他们不知道怎么想的,小明把多的鱼肉去找小夫换鹿肉,这样小明可以同时吃到鹿肉与鱼肉。虽然还会有肉会剩下,但是能吃的品种多了,营养也得到了保证。这就是最开始的交易—物物交换

此时的物物交换还是基于弱信用链交易的,双方基于本来就认识的基础上进行交换,这种信用链很弱,稍有意外就可能会中断。比如某一天小明受伤了,不能抓鱼,那就没有鱼肉去交换,这种交换模式就断了。

虽然脆弱,但也标志着人类迈向了大的一步,人类从“自给自足”开始走向合作,有了“交换”的概念。


第二阶段:金属货币

这一个时间跨度就很长了,基本上中国的许多朝代都囊括在里面。

先简单说下怎么来的吧。上文提到,人类开始有交换的概念,但仅限于基于弱信用链的物物交换。稳定性特别弱,有点不符合程序员里面讲的“高可用”。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慢慢连成了一个整体。直接的物物交换效率会特别低。

经过长久的发展,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已经基本形成,就是对一个物品的基本价值判断。比如石头就是很廉价,而稀有的金属会很贵重。

于是人们会想着拿金属去参与交换,久而久之,这些交换的金属就成了一个中间媒介。比如一个银块可以换十条鱼,渔夫拿到这银块后又跑去跟有鹿肉的人交换。这里银块就相当于一个中间媒介,俗称金属货币

但是金属很重呀,而且“物以稀为贵”,不可能每天都背着一袋的金属和人去换吧。于是人们把一些贵重金属打造一个简易方便携带的形状,比如铜钱、银子、金元等等。然后社会根据这些金属的稀有度给他们规定价值大小(铜<银<金)。

社会发展到这一程度,人和人的紧密关系早就不像早期小明和小夫那样,只有两个人的交易了,而是整个地区甚至国家连成一体来进行交易。你今天在巴蜀地区花出去的铜钱,半个月后可能就会出现在京城。

简单谈谈我所理解的货币发展史
这个时候因为全国都绑定在一块了,那么金属货币的需求肯定大幅增加,能大幅度制造出金属货币的,只有国家统治阶层了。我们这里为了方便,俗称“皇帝”。

皇帝拿金属原料造出一大批货币之后,他会去购买一些民间的资产(鱼肉青菜五谷等等)。而从皇帝手上拿到货币的人们又会转头去拿这些货币去交换他们所需要的东西。上面这句有点绕,慢慢读一下。

简单来说,就是皇帝把造出来的货币流通了出去,大众可以去使用它进行交易,从而取代了之前的物物交换。如果皇帝造出来之后不拿去流通,任其大量的躺在国库中,那这些货币和猫屎没什么区别。哦不!猫屎还能做咖啡呢!不流通的话一个国家拿什么去撑起这么大的交易量呢?你说是吧。

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皇帝去购买民间的资产时,老百姓凭什么去收你造出来的货币呢?你可以说如果此时老百姓不收,那么皇帝就把你拉去斩了。那么这个皇帝也太不讲理了。但也反应了一个情况,就是皇帝统治的国家具有威信度,老百姓认你造出来的货币,所以货币可以流通。相反一个羸弱的国家,怎么可能会让人民心服口服的去使用国家的货币?

这里也可以引出一个结论,货币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皇帝(国家)对人民一种信用凭证。

人民肯收你的货币并拿去交易,代表人民认你。上面的信用凭证也可以看成是一个欠条。首先皇帝拿欠条(金属货币)去购买民间资产,然后获得欠条的人再拿这个欠条去跟别人交易,本质上就是皇帝或者说国家的债券转移。而这种转移是合法的,可以拿来简化老百姓的交易过程,促进交易的发生,从而使社会进步。

金属货币能流通的原因:

简单谈谈我所理解的货币发展史
不只是金属货币,包括现在的人民币或其它国家的货币也符合这个逻辑。只不过会更复杂,因为涉及到全球的交易,各个国家货币的汇率也要考虑,这些是后话了。


金属货币可能会带来的问题:

金属货币这么香,还会有啥子问题?

问题多了去了,首先是不方便,虽然大大简化了交易过程,但还是重啊!这也是后面纸币所能流行的一个原因。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金属货币自带的通货紧缩属性。

先简单说明一下这个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啥。

  • 通货膨胀:
    原本只用*钱就能买到的辣条,现在要花五块钱才能买到。这个例子就是通货膨胀的体现。购买一个商品需要更多的钱了。说直白点,钱印(造)多了。

  • 通货紧缩:
    同理,就相反,钱印(造)少了。不够花,于是商品只能贬值,以前*钱的辣条,可能只用三毛钱。

那为什么说金属货币自带紧缩的属性呢?

因为金属货币吹的再怎么神,它也是金属造的呀。一个国家的金属储量就这么多,再加上古代制造货币的速度有限,所以发行货币的数量往往跟不上商品的价值总量。再加上因为社会的不断发展,所创造的价值肯定也是不断增加的,而货币就这么点,自然会引发通货紧缩

出现这种情况后,老百姓会因为钱少了,从而会更加格外地珍惜钱。不会轻易去消费,导致交易量下降,社会发展速度可能会因此下降。

而古代国家可能还会经常打战,一打战也是个烧钱的主,那就直接征税,老百姓的钱的又少了。征税干嘛呢?可能去买造装备、充军饷、到一些地主家手里。然后钱又会堆着,反正很少流通到老百姓手里。

当然打战那段是我的一些猜测,但是金属货币这样那样的原因意味着变革的时候到了。。。


第三个阶段:纸币

终于到了这个阶段,直接进入正题,纸币可不像金属货币那样自带通缩属性。因为无非就是纸嘛,国家想怎么印都行。

但是到这一阶段,国家也不能随便印钱呀。国家层面需要考虑到社会的发展度来衡量,印多了吧容易引发通货膨胀。现实中的津巴布韦就是一个例子。那里的人民买一袋米需要拿一大袋钱才能买到,这会出大事。印少了就会发生通货紧缩,像上文一样。

所以需要根据情况动态调整。但我所理解的是,纸币金属货币相反,自带通货膨胀的属性。

可以拿身边的例子,以前小时候5毛钱就能买到的饮料,现在可能需要几块钱等等。还有房子,这个中国人都懂,以前几千,现在…当然其中可能会有泡沫的因素,但不同人不同看法,这里不做讨论了。

但并不是每个国家都会认真衡量的,除了上文例举的津巴布韦,还有当今的“世界霸主”—美国。美国一出现什么需要钱的事情,它也会疯狂地印美元。不同的是,它是把通货膨胀让全世界替它承担。这也和美元霸权有很大的关系。

其实每个国家都会或多或少的略微增加本国纸币的数量,因为社会经济价值总量一直在增加呀,而国家开销需要用到钱,不够的话就视情况加印。这也解释了上述的纸币自带通涨的原因。物价会慢慢涨,但我们的收入也会慢慢增加。


看到这里,我也发现,一个国家的实力是很重要的。本国的货币能否流通,很大概率取决于本国的实力,人们认不认你这个“欠条”。

除此之外,货币现在发展出了数字化货币,它相比会有更多的优点(比特币除外,别瞎炒)。但因为篇幅,后续慢慢总结出来。

记得很杂乱,大部分知识是翻书和b站学习来的,只是记录,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