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inking in UML 大象 用例的获得
用例的定义是用参与者 actor驱动 用例的来源就是参与者对系统的期望 所以发现用例的前提条件是发现参与者;而确定参与者的同时就确定了系统边界
1)一个明确的有效的目标才是一个用例的来源
2)一个真实的目标应当完备的表达主角的期望
3)一个有效的目标应当在系统边界内,由主角发动 并具有明确的后果
发现业务总是说不清楚 那么应当考虑重新进行访谈 在重新开始访谈以前,你应该考虑调整以下策略
1)调整系统边界和主角
2)扩大和缩小系统边界
3)变更主角
4)然后重新开始
举例子
用例误区
用例不是功能
功能性需求是从参与者角度出发 用例并不是功能
功能实际描述 输入-》计算-》输出
使用者的观点就是用例的观点 一个用例是一个参与者如何使用系统 获得什么结果的一个集合 通过分析用例 得出结构性和功能性的内容 最终实现用例 也就实现了使用者观点
描述一个事物会从三个观点出发
1)这个事物是什么
2)这个事物能做什么
3)人们能够用这个事物做什么?
比如 说自行车
但是我们在挖掘需求的时候 并没有实物 所以 结构 功能 是没有的 只能从使用者的角度去分析。不能从结构和功能上
目标和步骤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