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证」年化20%的投资框架,概率为友,时间陪你慢慢变富(一)
提及理财投资,你们会想到什么?
资本市场,买股票或基金呗?一把梭,希望一夜暴富,这种心态其实包括在我MBA的同学圈里,都不少见。前两天一个好朋友还提及有两位同学把房子卖了赌期货直接财务自由的财富故事。
可能有吧,从概率的角度,这么大的市场基数,重复这么多次,小概率的“幸存者偏差”肯定有。——但仍然是那句话,你的财富水平是你认知水平的变现,靠运气赚的钱,最终被凭实力亏掉。
投资是一个无限游戏,不下牌桌如何分胜负。
一个健康的心态,或者你不骗自己的话,衡量投资业绩的标准: 全仓、长期年化收益。
这两者缺一不可。比如你有100万本金,投了5万财比特币,2个月比特币收益100%,我信。但不好意思,你的收益率是5%。另外讲长期年化,又过了两个月,你这5万还健在?
长期年化20%即可封神,当然巴老那么大的盘子,普通人这点小钱,做得好的30%不少,但期望定在15%就很好了。最重要的是稳健,大量数据表明,最大回撤突破20%,可能会击穿心理底限,让你放弃所有的投资计划。所以,风险控制,让最大回撤限制在15%以内,最好10%以内。
我们的起点在哪里?——大类资产配置
不要一上来问买什么,买多少?——这不是最重要的问题。
和做任何其他事情一样,投资也需要规划蓝图,资产配置方案就是你的财富管理蓝图,而这个起点决定你的成败。
通过多种低相关甚至负相关的回报流,分散组合降低组合的波动(风险)——投资里为数不多的确定性。定期(一般每年)再平衡一次。
大类资产粗略或分就是 债权类(债券)和 权益类(股票)。黄金石油等风险收益特性也划归权益类。
债券是投资组合里的定海神针——这两周债券狂跌,说这句话有点不合时宜。但投资本身反人性,这时候要越发清醒。
对于中年人来讲——40:60%没问题,长期来看,权益一定是收益最好的产品。
按债股4:6配比,做历史回测
年化11.4%,最大回撤12.3%,回撤较大,但在可承受范围
结果昨天全天候的债占比55%,今天的方案权益的比重更高,结果就是收益更大,波动也更大。所以资产配置没有一定之规,看个人风险偏好。巴菲特就是90%股票+10%货币。这不是一般人玩得起的心跳!
股票:债券=60%:40%的回测图
注意,这里的债券/权益的选择还需要调优, 这里拿了有代表性的指数做示意回测罢了,不构成投资建议。
权益类几个投资原则:
一、定期不定额 ; 二、止盈不止损;三、只问贵贱,不看趋势。四、越跌越买,越涨越卖
具体投资框架——安睡全天候与低估值轮动:
非常喜欢这个词,全天候为你赚钱,而且全仓你能够安睡!——做金钱的主人,而非奴隶,不过如此。
存量定投金(可用做长期投资的),假设100万,按上表60%投权益=60万; 增量定投金(每月3万)
权益类资产进一步细分:
A股+印度;港股+东南亚; 美股+德国; 另外还有黄金,原油,Reits。——我说的这些,你在支付宝上场外基金都能买到,并不需要神通广大开美股账户。
指数低于40%的时候开始定投,定期不定额;
高于60%停止定投。高于65%时抛售25%至高于80%时抛完。
这里的低估与高估不是择时,背后的逻辑是低估的时候收集筹码,高估的时候(部分止盈),超高估当然全部退出。
概率的思维在投资里非常重要,不是非黑即白。说权益好,那为什么不100%配置权益,权益可能深跌70%,深跌四年,你扛得住么?比如2010-2014年,然后2015来了个短牛。
低估不代表立马会涨,高估也不代表直接就跌,可能会涨好久再跌。没有人能预知市场,最好的方法就是不预测。均值回归是自然法则,但何时回归是上天安排,凡人就不要操心了。
所以:只问贵贱,不看趋势。
这里带出一个逻辑,挑什么样的基金来定投:一基本面好的指数基金。什么叫基本面好的,就是过去三五年至少跑赢沪深300ETF。有人说波动大的,这样定投有机会。错!你挑波动大的,就是觉得可以低买高卖的择时逻辑。二基金经理能力强且业绩好的主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不太好估值,可以直接参考沪深300这样的宽基指数即可。
按这个框架后续执行数据回测再看(待续)。
(公众号: 七年实现财富自由(ailabx),用数字说基金,用基金做投资组合,践行财富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