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高薪出发:Java学习之旅(二)
向高薪出发:Java学习之旅(二)
第一周Java学习重点总结(2)
- 注释
- 控制台输入
- 运算符
- 条件语句
1. 注释
Java注释有三种:
- 单行注释:快捷键Ctrl+/再次按撤销注释
一般用来注释局部变量。 - 多行注释:Ctrl+shift+/ 撤销Ctrl+shift+
可用来注释文件头、算法实现、方法中的复杂代码块、修改记录。 - 文档注释:shift+alt+j
可用来注释类、接口、静态方法、成员方法、静态变量、成员变量、常量
或者在定义完:注释类、接口、静态方法、成员方法、静态变量、成员变量、常量后,在上面加上/**在按Enter建也能生成
2. 控制台输入
第一步,导包:import java.util.Scanner;
第二步,创建工具对象:Scanner input = new Scanner(System.in);
第三步,输入前,通常需要【提示语句】;通过输出语句打印在控制台(不换行),
例.System.out.println(“请输入:”);
第四步,从控制台获取各种类型的值
- 字符串:String val(变量) = input.next();
- 单字符:char val = input.next().charAt(0); (识别字符串第一位)
- 其他:xxx val = input.nextXxx();
控制台输入如下:
注意:
- 当输入值与所需要的类型不一致时,控制台会报错。
例如上图,需要的int类型,输入的则是字符串,控制台就会报错。 - 系统判定输入完毕以回车符进行确认。
第五步,工具对象使用完毕通常输入input.close(); 关闭。
3. 运算符
- 算术运算符
实例:
下面的简单示例程序演示了算术运算符。
输出结果为 - 自增(++):将变量的值加1,分前缀式(如++a)和后缀式(如a++)。前缀式是先加1再使用;后缀式是先使用再加1。
- 自减(–):将变量的值减1,分前缀式(如–a)和后缀式(如a–)。前缀式是先减1再使用;后缀式是先使用再减1。
- 赋值运算符
特殊赋值运算符的目的都是为了简化代码,都可以转化为a = a(+、-、*、/、%)N;
以“+=”为例,其他赋值运算符与其相似。
“+=”操作执行过程如下:
- 将运算符右侧的操作数,与运算符左侧的操作数(变量值)执行相加操作;
- 相加的结果赋值给运算符左侧的变量。
例如下面语句:
int num = 10;
num+= 20;
声明的变量num初始值为10,然后执行num+= 20赋值操作,其操作过程是变量num先与数值20相加,相加的结果是30
然后再将30赋值给变量num,此时变量num的值为30。
输出结果为:
- 关系运算符
- 关系运算符(比较运算符)应用于数值类型。
- 关系表达式的结果都为boolean(布尔式:true or false)
输出结果为: - 非数值类型型比较:
字符串的等值比较:boolean is = str.equals(str2);
- 逻辑运算符
逻辑运算符连接两个关系表达式或布尔变量,用于解决多个关系表达式的组合判断问题,返回的运算结果为布尔值。
输出结果为:
- &&:都为true为true,否则为false
- ||:都为false为false,否则为true
- !;非true为false,非false为true
- 短路逻辑
对于二元运算符,当左侧的表达式能够确定最终结果,右侧表达式不予执行。
如下例
输出结果为:
该程序使用到了短路逻辑运算符(&&),首先判断 a<4 的结果为 false,则 b 的结果必定是 false,所以不再执行
第二个操作 a++<10的判断,所以 a 的值为 5。
- 三元运算符:“?”“:”
基本语法:xxx val = boolean val或逻辑表达式 ?val1:val2
Java运算符的优先级
当多个运算符出现在一个表达式中,谁先谁后呢?这就涉及到运算符的优先级别的问题。在一个多运算符的表达式中,
运算符优先级不同会导致最后得出的结果差别甚大。
4. 条件语句
- 条件语句的最终形式为boolean语句,简单的,a>5;复杂的,(a<=5&&b>3)||(a>5&&b<10).
- 分支结构
- 单分支 :
例1:
输出结果为:
- 单分支 :
- 双分支(if…else…)
例2:
输出结果为: - 多分支(if…else if…else if…else…)
例3:
输出结果为: - switch…case…
表达式的类型限制:long一下的整数类型和字符串的等值比较。
break的作用:相当于},结束分支。switch接口会从第一个匹配项开始执行,到第一个break结束(贯穿现象)
例4:
输出结果为: - 嵌套分支
例5:
输出结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