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DDR4 第四章 4.10 brust 写操作 4.11写时序参数 4.12 读写延迟

4.10 brust 写

一个写的命令需要CK上升沿采到正确的CS,CA[5:0]。在真值表当中定义。列地址的C[3:2]在写命令时需要拉低,C[1:0]在CA线上不传输(认为是0),所以写方向通常都是32byte对齐。tWL是写命令的最后一个上升沿到tDQSS时序需要被满足的时间点的距离。第一个数据采集操作在写之后tWL+tDQSS发生。

LPDDR4采用了不同步的DQS-DQ路径来降低功耗,因此DQS信号需要比DQ先tDQS2DQ时间到达颗粒端。DQS在实际起作用的DQS的前tWPRE时间就被驱动起来。提前的时间是2tCK。DQS/DQ必须调整delay的参数,让其到达颗粒端的时候正好DQS采到DQ的中间。DQ必须维持tDIVW的窗口时间。为防止温度电压的差异影响到,DQS需要正好处在中间,在16/32brust写完成之后DQS需要保持一个后导的时间tWPST。在写操作完成之后,预充电的操作被提上日程。
LPDDR4 第四章 4.10 brust 写操作 4.11写时序参数 4.12 读写延迟
LPDDR4 第四章 4.10 brust 写操作 4.11写时序参数 4.12 读写延迟

4.11 写时序参数

LPDDR4 第四章 4.10 brust 写操作 4.11写时序参数 4.12 读写延迟

4.11.1 tWPRE的测量

LPDDR4 第四章 4.10 brust 写操作 4.11写时序参数 4.12 读写延迟

4.11.2 tWPST的测量

LPDDR4 第四章 4.10 brust 写操作 4.11写时序参数 4.12 读写延迟
LPDDR4 第四章 4.10 brust 写操作 4.11写时序参数 4.12 读写延迟

4.12 读写延迟

LPDDR4 第四章 4.10 brust 写操作 4.11写时序参数 4.12 读写延迟
NOTE1:对于每一组RL WL RTP和WR参数,显示了下限和上限。
NOTE2:DBI模式由MR3[6]控制,当MR3[6]=0,No DBI应用于RL。 当MR3[6] = 1,w / DBI列应用于RL。
NOTE3: 写延迟选择A还是B取决于MR2[6]。当MR2[6]=0,选择A栏,反之使用的就是B栏。
NOTE4:tWR是表示写完成到内部的auto预充电命令的时钟周期个数。
NOTE5:tRTP是表示读brust完成到auto预充电命令的时钟周期个数。
NOTE6:表格25当中的tRTP是给BL16使用的,对于BL32来说,需要加上8个时钟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