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感

0x00 前言

最近遇到了不少朋友的吐槽和抱怨,大致有下面这些:

  • 每天的工作特别满,忙的一b,还看不到未来的方向

  • 经常都会面临着deadline的压力,身心疲惫

  • 每隔一段时间看自己,都感觉没什么成长,再过一段时间看还没有成长

造成上面这些情况的原因可能有很多,今天居士只聊其中一个原因:节奏感

0x01 节奏感是什么?

什么是节奏感?居士对节奏感的定义就是:

当你要做一个事情的时候,能有中长期规划的能力,且能在预期时间段内,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执行。

举个例子,居士遇到不少小伙伴都经常嚷嚷要学习这个知识点,学习哪个知识点,但是,往往隔了半年什么都没动,只留下了焦虑。

诚然,会有诸如工作忙等各种原因导致了这个结果,但是却也有很多朋友在繁忙的工作中依旧学习了很多知识,这里面就是节奏感的作用。

如何体现这是有节奏的学习内容?

一位小伙伴分享他学习统计学的经历,大致是这样的:

  1. 第一个月,学习了1-2章的内容。

  2. 第二个月,学习了第3章的内容,写了1篇总结的文章。

  3. 第三个月,学习了第4-5章的内容,写了1篇总结的文章。

  4. 第四个月,学习了第6章的内容,写了1篇总结的文章。

  5. 第五个月,整理了一下前6章的学习笔记,整理总结出6篇文章。

  6. 第六个月,补充了1-2个工作和统计学结合的例子,又总结了2篇文章。

差不多半年的时间,基本把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补了一遍,还总结了8篇文章。

看着,每个月学的东西不多,但是按照这个节奏,半年后,已经有不少的积累了。

这个时间再扩大到2年,学到的东西就很多了。

所以,如果有两个小伙伴,一个是经常焦虑但是补动作,一个是按节奏地补一些知识点,两年后?

自己可以品一下。

0x02 如何找到自己的节奏感?

对于生活和工作中还没有节奏感的小伙伴,居士有下面几个建议:

  1. 先定一个简单的目标,比如在3个月看完一本书的前3章

  2. 拆解每个月的进度

  3. 定义出自己的产出方式,是写笔记,还是在把一本上涂满自己的想法

  4. 完成一个阶段后给自己一些小奖励

嗯,看着貌似也就那么回事,但是举几个大家很常走歪的地方:

  • 定了一个很远大的目标,自己压力一大,立马感觉自己1个月能看三本书。结果,没完成目标,自信心被打击了一大截

  • 没有每个阶段的计划,只等到最后一两周想着就能搞定一件事情,结果搞不定

  • 没有制定好每个阶段的成果,这会导致你完成了这个阶段,但是没有成就感,不知道什么算是完成了。

0x03 节奏感,也意味着阶段性

在修真小说里面,想要飞升成仙,要经过:炼气->筑基->金丹->元婴->化神->渡劫->飞升成仙,这么几个境界。

是否可以跨境界,我理解可以,但是,看这么多小说,毕竟是跨境界的是少数,就像我们上学,绝大多数人都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这么走过来的一样,很少有直接从小学一步到位直接上大学的。

但是,在大家的幻想中,很多小伙伴都希望自己能跨境界提升。特别是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的情况下,会迷失在21天精通机器学习的错觉中......

比如,你现在刚转行做数据分析,需要提升的是统计学的知识,就不要急着补领导力带团队的能力。

再比如,你们团队是一个刚成立的数据团队,现在连数据报表和数据周报这种基础的能力还没有建设好,就不要急着搞推荐系统和广告系统这些事情。(可以并行搞,但是注意整体规划)

0x04 节奏感背后的逻辑是什么?

首先,保持节奏感,比较难的地方在于,如何去制定好目标,特别是初期,如何制定好一个简单能完成的目标。

完成这样这样一个或者多个目标,能够增加你的自信心和获得知识的快感和满足感。

然后,提到了节奏感,其实隐藏的一个残酷现实是,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是没办法控制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的

那么如何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前提下,去做成一件事。

换个角度来讲,可能就是,如何每周只有一个小时的学习时间的情况下,还希望自己3年后成为一个领域的大佬。

最后,控制力,也是其中最难的一个环节。不要感觉每周学习一小时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大家可以反思一下,自己多久没学习了。

这里的控制力,并不是一次性地控制力,而是能长期的,有周期的控制自己。

一次性的一周学习10小时,不是一件难事。每周学习1小时,坚持1年,就是一件很有难度的事情了。

0xFF 总结

最近遇到太多小伙伴来咨询自己职业规划,以及团队规划的问题了。

这篇文章也是大致聊一下从中看到的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

整体来讲,就是:不管压力有多大,时间有多紧张,要有一个中长线的规划,慢慢推进他,即使每个阶段的成长很少,但是长期来看,你基本已经跑赢了大部分人。

为什么说一定要有自己的节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