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病毒分析与对抗————5、 网络蠕虫
1、蠕虫定义
蠕虫主要利用系统漏洞进行传播,感染并执行其恶意功能的,它可以独立运行,并且能把自身的一个包含所有功能的版本传播到另外的计算机上。
2、蠕虫、病毒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相同点:网络蠕虫和计算机病毒都具有传播性和破坏性
不同点:
3、蠕虫的行为特征
主动攻击、行踪隐蔽、利用系统或网络服务漏洞、造成网络拥塞、破坏性、反复性、产生安全隐患
4、蠕虫程序的功能结构
基本功能有五个模块构成:
(1) 搜索模块:寻找下一台要感染的机器;为提供搜素效率,可以采用一系列的搜索算法
(2) 攻击模块:在被感染的机器上建立传输通道(传输途径),为减少第一次传染数据的传输量,可以采用引导式结构
(3) 传输模块:计算机间的蠕虫程序复制
(4) 信息搜集模块:搜集和建立传染机器上的信息。
(5) 繁殖模块:建立自身的多个副本,在同一台机器上提高传染效率、判断避免重现传染。
扩展功能有四个功能模块构成:
(1) 隐藏模块:隐藏蠕虫程序,使简单的检测不能发现。
(2) 破坏模块:摧毁或破坏被感染计算机,或在被感染的计算机上留下后门程序,等等。
(3) 通信模块:蠕虫间、蠕虫同黑客之间进行交流,可能是未来蠕虫发展的侧重点。
(4) 控制模块:调整蠕虫行为,更新其他功能模块,控制被感染计算机,可能是未来蠕虫发展的侧重点。
5、蠕虫的传播方式
扫描网络——探测存在漏洞的主机
攻击 ——发送恶意数据包
破坏 ——在远程计算机上运行自身恶意代码,重复这个过程
蠕虫的扫描方式以及扫描策略
6、蠕虫的攻击手段
- 缓冲区溢出攻击——堆栈、堆
- 格式化字符串攻击
- 拒绝服务攻击
- 弱口令攻击
- 默认设置脆弱性攻击
7、蠕虫的防治周期
- 预防阶段
- 检测阶段(网络流量、TCP连接异常等)
- 遏制阶段
- 清除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