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P中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再谈工时计算

上篇讨论了在SAP中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时的工时是如何计算得出。但当时仅讨论了工时计算的方式,并没有呈现出一个完整的工时逻辑。

比如:单位工时是在工序上设定;一个成品可能有多道工序;那么如何工序的取值,还是取全部工序工时的累加值?相关控制点在哪里?针对这些问题,笔者继续进行了一些分析;也测试出一些比较好的结论记录下来:

从下图中可以看到,某成品工艺路线包含有5道工序,每道工序都有不同的工时。那么在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时,该成品在计算工时时,到底是用的哪一个工时?是如何决定的?通过下图左方的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表和右边的工艺路线可以看到,该成品使用了最后一道工序中的工作中心,那么是否可以理解为在工时计算时是按最后一道工序的设定值而来的。

SAP中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再谈工时计算在经过一系列分析及测试后,笔者找到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表针对成品所使用的生产线是在生产版本中设定的。如下图,不知在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刚好在生产版本的设定中,也关联到重复制造。

SAP中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再谈工时计算

根据进一步的测试,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表中的工时计算就是按这个设定的生产线对应工序的机器工时设定来取值的。而没有去取所有工艺路线的累加值。笔者也暂进没有找到如何去设定在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表去计算所有工序的工时来计算。笔者认为这种逻辑是可以接受的。

另外,笔者还测试出一个比较重要的控制逻辑。并不是工序中有工时信息就一定会在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表进行计算。其计算与否取决于工序控制码中,后台确定能力需求的设定。

SAP中重复制造生产计划编制——再谈工时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