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会」产品体验报告
一、产品形态
1、概况
“会会”职业社交app,通过同城小型聚会的形式,社交和拓展人脉圈。一方主动发出主题邀请,感兴趣的人报名之后,“约主”再挑选合适的人来参加。2014年 12月1日获得经纬数百万人民币天使投资,创新工厂PreA。
“会会”最大的亮点在于其触发线下会面的机制,把职场社交与生活场景结合起来,挖掘圈里的潜在人脉资源。用户注册时需要提供自己的公司、职位信息来佐证身份可信性。其关系推荐主要依据地理位置、所处行业、手机通讯录几个维度,以帮用户找到更相关的人,同时促成更高效的会面。
2、框架图
3、用户路径
用户主要路径是查看首页的活动文字feed流,90%的用户在这个路径上消耗内容;产生内容的路径则是发起邀约和丰富个人的信息,这是这个平台的核心路径。联系人、消息是平台壮大的基础,用于用户的关系沉淀,累积起会会自己的社交体系。
二、产品分析
1、用户群体特征
会会在前期的着力点是互联网行业,这个活跃并且对移动产品高度敏感的人群,给了会会一个很好的开端,之后向投资、文化传媒及其他等行业拓展过渡。
垂直职场社交网站的用户群体广泛,但在职场社交平台上的需求相对集中,主要是三个方面:获得自我提升的信息、招聘、拓展人脉。前二者是拓展人脉的动力和目的,因此,一般职场社交在表现形式上都以这二者为主。
而会会解决的是获取信息与拓展人脉的需求。满足这个需求需要有高质量的用户与高质量的线下活动,以确保小圈子中流动的信息足够有价值。并且会会在初期大量引进互联网相关的内容,在运营上吸引互联网用户群体,以满足初期的用户需求。
2、社交机制
(1)双向关系,好友需确认:这种关系是由会会用户的需求决定的,相互分享、建立关系的用户双方需要有平等的社交关系,但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信息的广度不够的问题,后期引入在行作为内容的补充,也在情理之中。
(2)内容载体分析:会会主要内容载体是文字,以文字形式发布活动,信息简明而且有限的空间里信息量最大。
(3)真实资料的社交圈:职场社交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这一特性使它区别于一般的社交体系,对真实资料的追求和用户隐私的保护都更加明显。
真实:会会不仅要求用户填写真实的姓名,更期望用户把自己的真实经历放在平台上,成为个人信任值的背书,如教育、工作等。
隐私:会会有举报机制;对用户的隐私保护也特别注重,主要在:a.用户发起邀约时有高级设置,主要用于保护隐私、避免骚扰,b.对陌生人查看资料、发起聊天及申请好友,都有隐私选项来保护用户,并把个人资料的隐私与邀约隐私分开管理。真实的社交圈必然有分层,保护这种秩序需要充分的隐私,这也为用户最终的见面移除障碍。
三、线下模式分析——对比脉脉
会会重点在于新关系的建立,通过线下见面的方式社交。这种线下、小型的社交圈有如下优点:1、交流深入;2、私密。形式决定信息分享的价值:
图自网络
中国的社交模式与国外不同:信息价值会在某个点开始暴增,这个暴增起点随着文化而异。在西方,可能暴增点在第二部分社交圈,因为老外比较乐意去分享;中国由于特定文化(对熟悉的人才更乐意分享有价值的信息)的存在,暴增点会相对靠后,出现在第三部分。
会会与一般的纯线上的社交软件相比(脉脉),线下真实会面的不同点在?
1、垂直:线上的关系拓展是没有成本的,但线下的关系建立需要时间、精力,但深度会远高于脉脉,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信息分享的价值。为了加强关系沉淀,主动给用户推荐有可能感兴趣的人,运营比脉脉更激进。而脉脉这种泛线上的分享,价值则在于广度的“找人”,对二度人脉有较好的应用。
2、质量要求高:基于线下关系的社交,刚开始的起量会非常困难,同时为了保证交流的质量,还需要对用户进行选择。注重老用户的分享推广,把会会的分享入口做得多而明显。脉脉也有线下社交的功能,为了保证质量,脉脉需要用户加V后,才能发布活动,但以大型活动为主。
3、活动跟邀约的不同点:活动更加注重内容,而邀约则重在人。脉脉以大型活动为主,原因是小型的私人邀约质量无法把控,会会对邀约的长尾做了优化,把用户评价纳入其中,并加入支付。
4、线下场景复杂:线上沟通是随时随地的,而线下则有诸多影响,包括时间、地点、人物、天气等等,邀约发起的成本本身就很高,而达成邀约后完成整个过程的成本更高。这个过程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需要打磨用户体验的地方。
四、职场社交平台功能分析
1、app简单对比
Linkedin:单、双向并存的用户关系。基于丰富的用户资料来搭建平台,优势在于海量,用户囊括各行各业的人。主要功能在于招聘,即人才市场对接。同时会有PGC内容和社交动态来维护用户关系。
脉脉:通过读取用户通讯录获取一度人脉,优势在于互联网人群的深度运营,把动态(匿名动态)、IM、招聘做得更深入。和领英相比,脉脉选择匿名动态而不是订阅内容。
赤兔:背靠linkedin的赤兔,是一个中国版的linkedin,在信息内容上与领英一致,运营非常强,并加入了基于LBS的大型活动,也是在中国的市场下对领英资源的充分利用。
2、信息与招聘
信息:建立职场社交平台,各大app对信息流和招聘两项重点功能都有一定的强化。信息流总体分为:一度人脉的社交动态、用户关注的企业/人的动态、线下活动和职场相关的资讯,而招聘则是必争之地。
领英的运营资源很强,信息流加入了更多PGC内容和关注体系;而脉脉则另辟匿名动态,以匿名社交驱动职场信息。
招聘:脉脉抓住了从PC到移动平台转化的机会,在互联网人群中有很强的竞争力。而其他行业本身移动互联网化还需要一个过程,招聘也需要时间的沉淀。在PC端,国内对弱关系的重视程度不如国外,51、智联已然成为招聘的主流入口。领英中国的最大优势则在高端招聘市场,而脉脉则通过移动互联网的屌丝群体打开了招聘的入口。
总结:二者在产品设计上的不同点及其缘由: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争夺招聘市场,领英的优势在运营资源,因此信息资讯上都是高端商务的风格,加入单向的关注体系也是鼓励高端用户生产内容的手段;脉脉的切入点是互联网人群,不管是产品设计还是运营资源,都符合核心群体的需求。
3、给会会的启示
会会也是依靠互联网行业启动的app,依靠信息中最有价值的点来深挖,建立关系,以此来与线上可沉淀内容相争。会会的目标人群同样有非常强的特征,这个特性能为产品带来很强的动力,如加入支付,为产品传播等。
五、评价与优化
会会的产品起步就做得非常垂直,针对邀约做了隐私策略和评价和支付体系,线下见面的确比纯线上的产品复杂,这也正是会会的机会所在。产生足够高质量的内容和人脉,保持产品的持续成长速度,都需要用户量来支撑,这也是一个慢过程。从信息价值上看,会会这个产品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而单纯作为一个社交平台,在后期用户数量逐渐庞大的时候,可以完善支付体系,把支付过程更深的加入邀约体验中,一方面起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也是产品的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