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陆军白皮书提出“战场物联网”概念
明天的战争将是由士兵、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系统组成的致命组合。“战场物联网”(Internet of Battle Things)是一种由机器和人类组成的巨大的战场网络,而美国陆军正在努力使它成为现实。
美国陆军研究实验室网络科学部(Network Science Division of the Army ResearchLaboratory)近期发布了一份白皮书,提出了“战场物联网”的概念,概述了在现实世界中开发系统以增加机器和人员的需要,并指出需要通过人工智能来保护网络。白皮书主要内容包括:
大多数“战场物联网”智能设备不会与今天在战场上看到的系统大相径庭,比如无人值守的地面传感器、导弹(特别是发射后自寻的系列),当然还有无人机系统(UAV)。它们可能包括物理机器人,从很小的尺寸(比如昆虫规模的移动传感器)到能够携带军队和补给的大型车辆,有些会飞,有些会爬行、走路或骑乘。
除了物理智能方面,战场——或者至少是战场的网络领域——将会充斥着无实体的网络机器人,它们将驻留在各种计算机和网络中,并将在网络空间中移动和行动。
今天最好的人工智能(像谷歌开发的DeepMind和IBM开发的Watson)仅能勉强执行高性能的图像处理功能。美国陆军正在寻找技术上的进步,但从目前看来,距离实现这种技术似乎还很遥远。
白皮书重点强调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人工智能助力美国战争需要有弹性,而如今的人工智能根完全不具备。智能设备需要有“聪明的对手”作为假想敌才能保持状态,否则“战场物联网”将无法存活足够长的时间来发挥作用。
显然,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要求下,所进行的智能操作远远超出了人工智能当前的状态,特别是机器学习必须继续取得重大进展,才能与真正的战场联系起来。
未来某一天,成群的杀手机器人可能会降临到整个城市,它们就像用硅和金属制造的像人类一样的蝗虫。但根据美国陆军的说法,我们还没到那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