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多方法解决-双样本方差的F检验-Excel/SPSS
本篇将结合一个例题,借助Excel工具和SPSS,分别从不同的拒绝域位置和利用不同的函数,多方法地总结双样本的F检验的思路和方法。
参数假设检验的内容请参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参数假设检验》
多方法解决-双样本方差的F检验
【例题】
有A、B两个语料库,从中各抽取5篇,分别统计出每篇的句数,假设两个语料库的语篇句数是正态分布,以0.05的显著水平来检验两个语料库的语篇句数的变异程度是否一致。
A | 20 | 18 | 12 | 24 | 26 |
---|---|---|---|---|---|
B | 24 | 22 | 18 | 22 | 14 |
要想检验两个样本的变异程度是否一致,就要看二者的方差是否一致,显然采用F检验。
解法一:双尾检验+比较统计量
第一步
根据问题的要求提出:
第二步
构造统计量:
代入数据:
第三步
设定显著水平:
第四步
该检验是双尾检验,利用Excel的FINV()
函数,求得两个临界点为:
比较可得:
即:
故,统计量位于接受域。因此,拒绝,接受。
结论为:95%的把握肯定, A、B语料库的语篇句数的变异程度一致。
解法二:双尾检验+比较统计量的概率
前三步参考解法一
第四步
该检验是双尾检验,利用Excel的FTEST()
函数,求得双尾概率为:
FTEST(array1,array2)
函数返回的是F检验array1 和 array2 中的方差没有显著差异的双尾概率。
本方法的使用语句为:=FTEST({20,18,12,24,16},{24,22,18,22,14})
。当然,在实际的操作中,可以将两个数组替换为对应的表格区域。
比较可得:
即:
故,统计量位于接受域。因此,拒绝,接受。
结论为:95%的把握肯定, A、B语料库的语篇句数的变异程度一致。
解法三:左右单尾检验结合+比较统计量
这个方法的思路是,进行两次单位检验,从而检验出和同时显著成立,进而推导出显著成立。
第一次检验:右单尾检验
第一步
根据问题的要求提出:
第二步
构造统计量:
代入数据:
第三步
设定显著水平:
第四步
该检验是右尾检验,利用Excel的FINV()
函数,求得临界点为:
比较可得:
即:
故,统计量位于接受域。因此,拒绝,接受。
结论为:95%的把握肯定,。
第二次检验:左单尾检验
第一步
根据问题的要求提出:
第二步至第四步类比参考第一次检验
最后可以得到结论为:95%的把握肯定,。
综合两次的检验结果可得:95%的把握肯定,,即 A、B语料库的语篇句数的变异程度一致。
解法四:左右单尾检验结合+比较统计量的概率
该解法的思路和解法三基本相同,只是在检验时,比较的是统计量的概率。
统计量的概率可以通过FDIST()
函数来实现。
除此之外,也可以利用解法二里的FTEST()
函数,不过该函数返回的是双尾概率,在单尾检验时要除以2才能表示单尾概率。
解法五:利用Excel的数据分析工具
该解法的思路是和解法三、解法四类似的,都是结合左右单尾检验,不同的是直接利用工具完成构造统计量和求临界点等步骤。
点击Excel中的数据菜单,点击分析子菜单的数据分析按钮
然后在分析工具里选择F-检验 双样本方差
,点击确定
然后在弹出的对话框里输入所要分析的两组数据的区域,并填写好,选择好输出的位置,点击确定
然后会产生下面的表格:
F-检验 双样本方差分析
- | 变量1 | 变量2 |
---|---|---|
平均 | 18 | 20 |
方差 | 20 | 16 |
观测值 | 5 | 5 |
4 | 4 | |
1.25 | ||
0.41701 | ||
单尾临界 | 6.388233 |
小数点的位数会根据单元格的数值格式的设定变化,并非产生的一定就是表中小数体现的位数。
先解释一下表里面的数据的含义,均值和方差不必多数;这里的观测值是样本的个数;是自由度,为样本的个数减一;即根据公式构造的统计量的值;即的右尾概率,相当于FTEST({20,18,12,24,16},{24,22,18,22,14})/2
或FDIST(1.25,4,4)
的结果。
所以,
设计右尾检验:
比较可得:
故,拒绝,接受,即。
设计左尾检验:
比较可得:
其中0.157为左尾临界值
故,拒绝,接受,即。
综上可得,。
解法六:利用SPSS进行F检验
既然进行统计检验,当然少不了专业的SPSS。
用SPSS检验的结果如下:
其中显然成立,因此可以判定两组数据的方差显著一致。
在SPSS中检验出的结果是1,也就是表明两组数据方差非常一致,几乎没有差别。例题的数据只是一个示例,并不符合实际的数据情况。
总结
这六种方法主要是从不同的软件出发,分别利用双尾检验或左右单尾检验的方式完成F检验,其中涉及到使用不同的Excel函数和Excel工具,这些函数和工具各有千秋,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