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vm实战性能调优课笔记
昨天上课学习到
java 的跨服务特性是通过jvm里 屏蔽不同不同操作系统的机器码 而实现的。
而jvm的的构成 如下图3部分 1 类装载子系统 2 运行时数据区(内存模型)3字节码执行引擎 其中2部分就是调优部分。所谓jvm调优到底调的目的是什么呢?调的是什么呢?调优的目的-》减少fullGC -》减少STW ->减少高并发时 用户卡顿现象出现-》提高效率。调的是内存。
jvm的内存模型 的构成 a堆 b方法区(jdk 1.8 之后改叫元空间) c栈 d程序计数器 e本地方法栈
c栈 一个主方法就是一个线程栈 (这个线程栈占用了jvm中栈的一块空间)。主方法的线程栈中先有了主方法的一个线程栈帧,当主方法调用了类中其他方法compute时(其他方法也是一个线程栈帧,一个线程栈帧是线程栈中的更小的一个区块,所以 一个方法 可以= 线程栈帧 = 线程栈 粗略的讲),在主方法的线程栈中又加入compute的一个线程栈帧 ,直到compute执行完成 ,compute的线程栈帧退出线程栈,此时继续执行主方法的线程栈帧。
--值得一提 每个栈帧中又分为 局部变量表(放置方法中的所有变量名 从1开始排序) 操作数表(放置所有操作室数 如 下图createOrder 1 2 10 ) 动态链接(局部变量math 对应的不是操作数 而是对象 所以在main栈帧中局部变量表math 有个地址指向堆中Math对象 这个指向堆的地址【一条指针】就是动态链接) 方法出口 (当执行完其他方法compute 时 compute栈帧中有条指向main栈帧中接着该执行的位置的地址 如compute栈帧 指向main栈帧 system.out.println("test")的位置) 4 个部分
d程序计数器 每个方法当前执行或接下来要执行的位置 (从0开始) 。每个栈帧都会有自己的一个。执行完修改还是先修改执行(我觉得应该是执行完修改,有待验证,不算非常重要吧)由字节码执行引擎修改d
b方法区 存放常量,静态变量,类信息 (user 静态变量的值是对象 所以指向堆)
e本地方法栈 native修饰的底层是c++或 c的方法
a堆 放置对象的位置 由 老年代 伊甸园 survivir(s0 s1 构成) 3大部分构成 其中老年代 默认展内存2/3 剩余1/3内存 伊甸园 和 s0 s1 的比例为 8 :1:1 。
在老年代发生的是fullGC
在伊甸园和survivor 发生 minorGC(young GC)
当产生一个新对象时 放在伊甸园区 ,当伊甸园满了时 执行minorGC 此时STW(minorGC 引发的STW 较短暂)
--执行GC时 如何判断是否是垃圾对象呢?jvm使用 可达性分析算法(单前一个对象Math引用另一个对象User【对象Math的类Math中的成员变量user引用了对象User】,User又引用了别的对象,,,直到找到一个没有引用别的对象的对象K【对象K 就是gcroot】) GC时 在方法区和线程栈中找到所有的gcroot及gcroot引发的一串对象 这所有的对象就是 非垃圾对象 ,字节码执行引擎中有一个专门做垃圾手机的线程 此时收集所有 伊甸园 和 s1的垃圾对象。
在minorGC 时 非垃圾对象会被放到S0 且年龄加1 当下一次minorGC时(因为伊甸园又满了触发 清理 伊甸园和sruivivor其阿红之一) 年龄为1的对象依旧是非垃圾对象 会被移s1 并且年龄加1,当有年龄达到15的 老不死对象 会被移入到老年代(被移入老年代的对象有2种 1 年龄达到15的 2 一批对象同时要被放入 Survivor 中 但这批对象的大小总和 》 s0内存大小的50% 的 如 60M 的对象要放入 100M 的s0 中放不下 这批对象将直接被放入老年代)。所以垃圾对象每次被minor收集 非垃圾对象又不到15岁的就一直在s0 s1之间跑来跑去 直至 到了15岁还是不是垃圾就被 放到 老年代中 ,当老年代满了 触发 fullGC -》触发STW(fullGC引发的STW 较长)-》jvm调优 在于对老年代 伊甸园 survivor的分配
课程录屏 (实例在1.20.00 左右开始哦)性能调优专题-Java虚拟机性能调优与底层原理分析-0311 --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uQzgIS_6IjIFvcaAuVV5zw
提取码:jtf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