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8 反射和写后台接口的一些总结
前端(html、jsp、小程序、安卓),请求后台保存数据,提交一个form表单,后台接收、处理数据,返回给前端一个状态码,最好返回一个json字符串,如果需要给前端直接返回字符串,需要加@ResponseBody标签。
因为json中带有双引号,容易和return的双引号混淆,我们需要对json中的字符串进行转义,再json的引号前加 \ 便是转义
前端如果是向后台请求获取数据,后台会通过查询将数据从数据库中获取到,然后将获取到的数据转换成json,返回给前端(@ResponseBody),我们可以使用Gson工具中的toJson方法,将数据封装为json。
因为我们获取到的数据是一个List列表,并且是泛型,转换成json的时候,我们不知道List中的数据具体的数据类型了,所以我们需要用TypeToken获取到List中具体的数据类型,这样才能转换成json。
反射:
初步理解,一个类编译的时候不存在,运行的时候才真正存在,这种时候就要用到反射。
比如模块A要创建一个a类,但是模块A不能确定A类的类名,需要调用模块B的一个接口,来确定a类的类名。当运行的时候,模块A调用B中接口,a类被创建,这就是通过反射机制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