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复习笔记(2)——RFID基本概念
分类:
文章
•
2025-01-10 13:15:47
1 RFID和RFID技术
1.1 RFID定义
- 【定义】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的简称,是利用可用于无线电通信的电磁波射频来自动识别个体的技术
- 【信息采集的过程】
- 以电子标签来标志某个物体;电子标签:电子芯片和天线
- 电子标签把芯片中存储的信息数据传给RFID读写器
- RFID读写器对数据进行收集和处理
- RFID技术是一种先进的非接触式自动识别技术
1.2 自动识别技术
- 【概念】:自动识别技术(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and data capture,AIDC)是将信息数据自动识别、采集、输入计算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自动识别技术的技术手段方法非常广泛。
- 【自动识别的方法】:
- 条形码
- 光学符号识别(OCR)
- 生物识别
- 语音识别
- 指纹识别
- 虹膜识别
- IC卡
- CPU卡
- 射频识别(RFID)
1.3 RFID的发展历史

1.4 RFID系统的最小硬件组成
- RFID电子标签、读写器(+天线)、服务器
- 电子标签、读写器、计算机通信网络
- 电子标签、读写器、中间件、应用软件
1.5 条形码
- 标准版:EAN-13码
- 其中,图书和期刊的编码分别称为ISBN和ISSN
- EPC码是二进制码,允许存在的商品总数大,国际性和兼容性强。
2 RFID的分类
2.1 按工作方式
- 主动式和被动式
2.2 按工作频率
- 低频系统:30kHz-300kHz
- 高频系统:3MHz-30MHz
- 微波系统:>300MHz (433MHz,860/960MHz,2.45GHz和5.8GHz)
另一种分类方式:

不同频率下的特点
-
低频:
- 只读
只有UID号码,不能写入数据
- 识读距离近
通常为10cm~1m
- 不能同时读取多个标签
- 对金属和液体都不敏感
- 典型应用
–门禁
–考勤
–停车场
- 高频
- 可读写
- 电感耦合工作方式
电磁场的绕射能力强
对于金属比较敏感,对液体不敏感
方向性不强
- 识读距离近
1m;
- 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 (通信速率与带宽决定的)
- 典型应用
–物流
–生产制造
–资产管理
- 超高频
- 可读写
- 电磁波反射工作方式
–方向性强
–容易形成盲区
–对金属和液体都敏感
- 识读距离远
–最大距离可达到8~10m
- 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
- 典型应用
–物流供应链
–生产制造
–资产管理
–车辆管理
-
微波波段
读写速度快,读取数据的可靠性高,但使用频率接近WiFi无线网,容易受到周围无线网通信的干扰,主要被应用于定位管理、集装箱管理等领域
2.3 其他的分类方式
- 供电方式:无源、有源、半有源
- 耦合方式:电感耦合,电磁反向耦合
- 技术方式:主动广播,被动倍频,被动反射调制
- 工作方式:全双工、半双工、时序
3 RFID技术标准

4 RFID的应用领域

4.1 不同种类的RFID的应用特点
- LF/HF段:一对一读取,需要明确的出示动作,中近距离识读,可以应用到液体环境
- UHF段:大多为一对多识读,不需要明确的出示动作,自动完成读取,中、远距离识读
- 有源RFID:一对多,中远距离,以监控和实时追踪应用为主
4.2 RFID的应用挑战
- 成本问题:成本已经很低,但是相对于条形码和扫描器还是高得多
- 技术问题:无线通信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对于新的领域需要研究新的技术
- 信息安全问题
- 标准问题
- 产业链和人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