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TCP/IP》笔记(十三)五大主要路由协议RIP、RIP2、OSFP、EGP、BGP
目录
五大路由协议比较
RIP路由选择信息协议
- 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 是一种距离向量型的路由协议,广泛应用于LAN
- RIP将路由控制信息定期(30秒)向全网广播,如果没有收到路由控制信息,连接就会被断开;
- 不过这可能是由于丢包导致的,所以RIP规定等待5次,如果等待超过了6次仍未收到路由信息,就会真正断开连接
使用子网掩码时的RIP处理
- RIP虽然不使用子网掩码信息,但是可以用于使用子网掩码的网络环境
- 从接口IP地址对应分类得出网络地址后,与根据无路由控制信息流过次路由器的包中的IP地址对应的分类网络地址进行比较,如果两者网络地址相同,那么就以接口的网络地址长度为准
- 如果两者网络地址不同,那么以IP地址的分类所确定的网络地址长度为准
- 使用RIP进行路由控制的范围内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因IP地址的分贝而产生不同的网络地址时;二是构造网络地址长度不同的网络环境时
RIP解决无限计数的方法
无限计数是会发生收到自己发出去的信息
- 时间上控制:最长距离不超过16
- 水平分割:规定路由器不再把所收到的路由信息原理返还给发送端
- 毒性逆转:网络中发生链路被断开的时候,不是不再发送这个信息,而是将这个无法通信的消息传播出去
- 触发更新:当路由信息发生变化时,不等待30秒而是立即发送出去
RIP2第二版RIP的新特性
- 使用多播
RIP中使用的是广播,RIP2中改为多播;
不仅减少了网络流量,还缩小了对无关主机的影响;
- 支持子网掩码
- 路由选择域
在同一网络中可以使用逻辑上独立的多个RIP
- 外部路由标志
通常用于把从BGP等获得的路由控制信息通过RIP传递给AS内
- 身份验证**
OSPF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 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 是链路状态型路由协议
- OSPF给每条链路赋予一个权重(代价),并始终选择一个权重最小的路径作为最终路由;
- 相邻路由器:在OSPF中把连接到同一个链路的路由器;
OSPF五种不同类型的包
RIP中的包类型只有一种,它利用路由控制信息,一边确认是否连接了网络,一边传送网络信息
OSPF工作原理
- LAN中每10秒发送一个HELLO包,如果HELLO包到达,则进行连接是否断开的判断
- 具体为允许空3次,指导第四次(40秒)后仍无任何反馈就认为已经断开连接
- 链路状态更新包所要传达的消息分成两类:网络LSA和路由器LSA
BGP边界网关协议
- Border Gateway Protocol
- 连接不同组织机构的一种协议
- BGP方放眼整个互联网进行路由控制,BGP最终路由控制表由网络地址和下一站的路由组来表示,不过他会根据所要经过的AS个数进行控制
- BGP扬声器:根据BGP交换路由控制信息的路由器,为了在AS之间交换BGP信息,必须与所有AS建立对等的BGP连接
- AS路径信息访问列表:BGP中数据包送达目标网络时,生成的一个中途经过所有AS的编号列表
MPLS多协议标记交换技术
- 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
- 路由技术基于IP地址中最长匹配原则进行转发,而标记交换则对每个IP包都设定一个叫做标记的值,然后根据这个标记再进行转发
- MPLS不需要具备以太网或ATM等数据链路层协议的作用,而只需要关注它与下一层IP层之间的功能和协议即可
三个MPLS基本动作
- Push附加标记转发的动作
- Swap替换转发的动作
- Pop去掉标记转发的动作
MPLS优点
- 转发速度快;
- 利用标记生成虚拟的路径,并在它的上面实现IP等数据包的通信;
扩展LSP两种方式
- 通过各个LSR向自己邻接的LSR分配MPLS标记
- 有路由协议在这标记信息进行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