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数据直播回顾:5G时代车载存储新趋势/智能驾驶舱产业链环境及生态互动
近年来,随着5G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智能网联汽车概念的日趋火热,汽车作为下一代主流智能终端平台近年来也逐渐成为各大存储技术厂商追捧的对象。
在全球主流车企以及各个造车新势力的强势推进下,整车ADAS、车载娱乐等功能逐渐发展并普及,并被普遍认定为新一代“智能汽车”的标配,而多传感器融合以及多屏、大屏显示赋能下的车载软硬件系统无疑需要搭载更多的车载存储器。
另一方面,随着5G技术的不断成熟,在新一代5G网络技术加持下,车载存储又会有哪些新机遇和挑战呢?随着智能汽车软硬件的不断升级,智能座舱产业链生态与环境又会有哪些变化呢?
上周谈思实验室AutoSec汽车安全直播课特邀西部数据公司资深产品市场经理额日特先生及资深商务拓展经理徐志伟先生为大家带来5G 时代车载存储新趋势及智能驾驶舱产业链环境及生态互动主题分享。
来自西部数据的资深市场经理额日特先生Eric首先为大家介绍了现在车载存储的现状,他指出目前常见的和车载存储相关应用分别有抬头显示、数据仪表盘、网关、v2x、行车记录仪、影音娱乐系统和智能座舱。
Eric接着为我们介绍了影音娱乐系统对存储的要求及挑战,他表示影音娱乐系统虽然不会像手机操作系统一样,客户会频繁下载和删除应用以及一些影音文件。其不同之处就在于使用频率,汽车和其他消费电子不同可能会有一些情况有很长一段时间处于一个不开机的状态,所以对于数据保持力具有一个比较高的要求。
而在存储的容量上主要以8G和16G为主,而部分中高端车型使用了64G甚至128G的容量,但是相对来说较少。从温度来说,因为影音娱乐系统可能会有比较完善的一个散热的体系。所以他对于耐高温的要求并不是很高。由于日常的一些使用啊,对于性能的要求也并没有很高。目前的读写速度完全可以满足日常的影音播放和地图的读取。
作为一个独立的应用,它所面临的一个挑战就是如何更好地应对读串扰,还有就是如何更长久的保存数据。
就行车记录仪来说,他需要不断写入数据,另外因为这个是一个写密性操作且不可丢帧,所以对写入速度也是有一定的要求。从容量来看以8和16G为主。
而对数字仪表盘而言,汽车的使用环境决定了他对数据保持力有很高的要求。另外受限于散热系统,所以他对于耐高温的要求也比较高。从容量上来看的话,也是以8GB为主。
再看网关/V2X,对容量的要求也是相对比较低的,也是主要以8GB为主。
从市场需求来看,车载存储对容量的要求都不是很高。但是,市场对于中高端车型的存储配置,也在有稳步提升。
最后Eric还为我们介绍了随着汽车新四化的发展,车载存储的远景和规划。从相关机构的报告我们可以得知,我们已经进入到了以ZB为量级的一个时代,包括自动驾驶在内,各个新兴领域的数据产生量都是非常大的,但不是所有的数据都需要存储。但又由于基数非常庞大,所以对存储容量的要求也在逐渐放大。就自动驾驶领域来说,麦肯锡预测日均数据存储量在72GB左右。自动驾驶将会带来汽车电子架构的改变—从各自独立逐渐融合成不同的域。融合后的域对于存储器件来说将是全方位的高要求。随着自动驾驶的普及,Counterpoint预计未来十年单车存储容量将达到2TB。如今车载存储市场正面临的消费类市场几年前遇到的同样的问题—日益增长的对容量的要求和当今车载存储技术的瓶颈。Eric认为,3D技术能够有效的弥补2D的不足,且将会是车载存储领域未来之星。
同样来自西部数据的资深商务拓展经理徐志伟先生Vance为我们分享了车用存储容量的概况。
他表示,车载存储我们之前更多接触的都是小容量的所谓的MCU,也就是Micro Controller Unit的控制单元,更多地是负责安全的控制,还有一些行车轨迹的控制,还有一些包含车门、引擎的点火的控制。虽然发展时间较长,但所用的存储大小也仅仅在8Gbyte以内。近年来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的兴起,慢慢出现了一些MPU(Micro Processor Unit)的兴起。这个芯片整合了车载应用的大部分功能,这也对车载存储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最后他总结道:车载存储的容量逐渐提升,已经是可以预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