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案例设计及评审标准 V1.0》
好久没更内容了,因为最近在带一个新项目,还是自己完全未接触过的领域,加上招聘面试的结果非常不理想,自己也抽了50%左右的精力在做需求分析和测试设计。
欣慰的是,过程中发现虽然这么多年很少在一线做执行了,思路上和结构上仍然还是很清晰的,嗯,这样即便是中年危机了,我应该还可以挣口饭吃吧。。。
废话说了太多,其实这篇文章主要是因为最近发现团队里成员的测试设计能力参差不齐,甚至可以说是太差了,因此重新梳理了一下测试设计规范。《测试案例设计及评审标准 V1.0》
一、测试设计
设计工具
Xmind(案例评审)——Excel(案例细化)——案例平台(案例导入)
Xmind:主要体现的是结构、测试思路、测试目的。
Excel:主要体现的是案例的完整性,重点在测试前提、测试步骤,和预期结果。
设计规范
【示例】
较好 |
较差 |
|
|
较差一版脑图存在的问题:
- 结构框架:
- 体现测试的模块、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并列或子属
- 同类的测试点进行聚合、提炼
- 不同类型的案例区分开,比如入口案例、流程案例、接口、性能案例和功能规则案例不要混合
- 包含显性需求和隐性需求。
- 测试目的
- 具备可执行性,不应照搬PRD。
比如PRD写明需要填写身份证号码,设计时需要明确的写明如何测试这个输入框,字符类型、长度限制、身份证有效期的判断等。
-
- 具备唯一性,不应该一条案例包含多个测试的目的和多种不同的测试结果,尤其是相反结果。保证他人扩展和执行的准确性。
比如测试联网核查是否通过,测试密码正确和错误的表现,都应该拆分多条。
-
- 测试目的跟测试结果、操作步骤应该区分。
比如“检查点击确定并同意按钮后是否跳转为个人中心页面”,其中“点击确定并同意按钮”,是一个操作步骤;“检查是否跳转为个人中心页面”,是一个预期结果。测试对象就是“确定并同意”这个button。测试目的就是确定并同意后的跳转。
-
- 重点应该要突出测试的对象(功能)、测试的点(本质),
- 言简意赅,能4个字说清楚的,不要用6个字,能用一个词讲清楚的,不要用一句话。
- 其他:方便Xmind转化Excel
- 预期结果和测试目的分开,预期结果用脑图的概要功能分开
- 脑图里的结果在Excel中要求用_体现子属关系。比如:保密协议_确定并同意_跳转
案例评审
关于案例评审以及评审的流程,之前有写过一篇博客,可以参考这个:
https://blog.****.net/alice_tl/article/details/80218379
概括来说,为:
结构框架
- 模块划分合理性。
- 逻辑关系合理性。
- 显性和隐性需求。
案例细节
- 测试目的:同上规范
- 案例级别
- 一般来说,P0、P1、P2、P3案例的占比分别为15%,35%,40%,10%,每一分级的案例占比偏差不能大于5%。
- 新项目而言,P0为流程案例,P1为基本功能案例,P2深入逻辑规则测试的案例,P3为极限值、异常特殊场景案例。
- 预期结果:准确性
语言简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