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对象创建的过程----个人总结
Java中对象的创建大致分为以下5步
1.类加载检查
当JVM遇到字节码new指令(如new关键字,对象克隆,对象序列化)时。首先去检查这个指令的参数是否能在class对象常量池中定位到一个类的符号引用,并且检查这个符号引用的类是否被加载,解析和初始化。如果没有,则先执行相应的类加载过程。
2.分配内存
在类加载检查后,接下来JVM将为新生对象分配内存
补充:
① 指针碰撞和空闲列表的详细实现,可阅读《深入理解Java虚拟机》P48。
② TLAB:将内存分配的动作按照线程划分在不同的空间中进行,即每个线程在Java堆中预先分配一小块内存,称为本地线程分配缓冲(Thread Local Allocation Buffer,TLAB),哪个线程要分配内存,就在哪个线程的本地缓冲区中分配,只有本地缓冲区用完了,分配新的缓存区时才需要同步锁定。
3.初始化
这一步是将分配到的内存空间(但不包括对象)都初始化设为零值。此外,如果使用TLAB,这一步可以提前至TLAB分配时进行,这一步保证对象的实例字段在Java代码可以不赋值就直接使用,使程序可能访问到这些字段的数据类型所对应的零值。
4.设置对象头
接下来,Java虚拟机还要对对象进行必要的设置,例如这个对象是哪个类的实例,如何才能找到类的元数据信息,对象的哈希码(实际上对象的哈希码会延后到真正调用hashCode()方法时才计算),对象的GC分代年龄等信息你。这些信息都存放在对象头中。
5.执行<-init->方法
一般来说,new指令之后会接着执行<-init->()方法,按照程序员的意愿对对象进行初始化,这样一个真正可用的对象才算完全被构造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