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ntOS 5.5硬盘分区方案
硬盘分区方案
在计算机上安装 Linux 系统,对硬盘进行分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下面介绍几个分区方案。
(
1
)方案
1
/
:建议大小在
5GB
以上。
swap
:即交换分区,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
(
2
)方案
2
/boot
:用来存放与
Linux
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
100MB
。
/
:
Linux
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
5GB
以上。
/home
: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swap
: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
(
3
)方案
3
/boot
:用来存放与
Linux
系统启动有关的程序,比如启动引导装载程序等,建议大小为
100MB
。
/usr
:用来存放
Linux
系统中的应用程序,其相关数据较多,建议大于
3GB
以上。
/var
:用来存放
Linux
系统中经常变化的数据以及日志文件,建议大于
1GB
以上。
/home
:存放普通用户的数据,是普通用户的宿主目录,建议大小为剩下的空间。
/
:
Linux
系统的根目录,所有的目录都挂在这个目录下面,建议大小为
5GB
以上。
/tmp
:将临时盘在独立的分区,可避免在文件系统被塞满时影响到系统的稳定性。建议大小为
500MB
以上。
swap
:实现虚拟内存,建议大小是物理内存的
1~2
倍。
-------------------------------------------------------------------------------------------------------------------------------
磁盘分区配置
如果是全新硬盘,可能会发生如下错误信息,这个信息仅提示你,安装程序找不到分区表,不需要担心。此时,直接按下 “Yes” 按钮就可以了,如下图所示。
( 1 )分区模式
如同前面谈到的,磁盘分区是整个安装过程里面最重要的部分了。 CentOS 预设给了我们四种分区模式,分别为:
<1>
在选定磁盘上删除所有分区并创建默认分区结构:
如果选择这种模式,你硬盘会整个被
Linux
拿去使用,并且硬盘里面的分区全部被删除后,
以安装程式的预设方式重新建立分区结构,使用上要特别注意!
<2>
在选定驱动上删除
Linux
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在这个硬盘内,只有
Linux
的分区被删除,然后再以安装程式的预设方式重新建立分区。
<3>
使用选定驱动器中的空余空间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
如果你的这颗硬盘内还有未被分割的磁盘空间
(
注意,是未被分割,而不是该分区内没有资料的意思!
)
,
那么使用这个项目后,他不会更动原有的分区,只会就剩余的未分割区块进行预设分区的建置。
<4>
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就是我们要使用的啦!不要使用安装程式的预设分割方式,使用我们需要的分割方式来处理。
( 2 )默认分区模式
如下图所示为磁盘分区设置对话框,选择默认(在选定驱动上删除 Linux 分区并创建默认的分区结构)即可。单击 “ 下一步 ” 按钮,出现如下图所示的提示,单击 “ 是 ” 按钮,下一步出现如下图所示的系统默认磁盘设置,单击 “ 下一步 ” 按钮。
( 3 )自定义分区模式
如下图所示为磁盘分区设置对话框,选择 “ 建立自定义的分区结构 ” 即可。建立四个分区,分别是 /, /boot, /home 与 swap 四个。
按下
‘
下一步
’
后就会出现如下的分区视窗。这个画面主要分为三大区块:
最上方为硬盘的分区示意图,
目前因为硬盘并未分区,所以呈现的就是一整块而且为
Free
的字样。中间则是指令区,下方则是每个分区的装置档名、
挂载点目录、档案系统类型、是否需要格式化、分区容量大小、开始与结束的磁柱号码等。
至于指令区,总共有六大区块,其中 RAID 与 LVM 是硬盘特殊的应用,这部份我们会在单独介绍。至于其他指令的作用如下:
新建:是增加新分区,亦即进行分区动作,以建立新的磁盘分区;
编辑:则是编辑已经存在的磁盘分区, 你可以在实际状态显示区点选想要修改的分区,然后再点选 ‘ 编辑 ’ 即可进行该分区的编辑动作。
删除:则是删除一个磁盘分区,同样的, 你得要在实际状态显示区点选想要删除的分区。
重设:则是恢复最原始的磁盘分区状态。
Tips :需要注意的是,你的系统与作者的系统当然不可能完全一样,所以你屏幕上的硬盘资讯应该不会与作者的相同的喔! 所以看到不同,不要太紧张啊,那是正常的。
接下来建立根目录 (/) 的分区。按下 “ 新建 ” 后,就会出现如下的画面。由于我们需要的根目录是使用 Linux 的文件系统,因此预设就是 ext3 这个文件系统。 至于在挂载点的地方,你可以手动输入也可以用鼠标来挑选。 最后在大小 (MB) 的地方输入你所需要的磁盘容量即可。不过由于作者这个系统当中只有一颗硬盘,所以在 “ 允许的驱动器 ” 里面就不能够自由挑选。
最终建立 /boot 分区的结果如下所示,他会主动的将 /boot 这个特殊目录移到硬盘最前面,所以你会看到 /boot 所在的硬盘分区为 /dev/hda1 ,而起始磁柱则为 1 号。情况如下图所示:
Tips :某些安装程序在你没有指定 swap 为内存的 1~2 倍时会有警告讯息的告知,此时只要将警告讯息忽略,按下一步即可。
让我们继续完成最后一个分区 /home, 继续按下上图的 “ 新建 ”, 依序填入正确的信息,包括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大小等。
分区的最终结果如下图所示。你会发现到系统自动的将 /dev/hda4 变成扩展分区。然后将所有容量都给 /dev/hda4 , 并且将 swap 分配到 /dev/hda5 去了。
在上图中继续按下 “ 新建 ” 来交换空间 (swap) 。如同上面谈到的, 因为 swap 是交换空间,因此不需要有挂载点。所以,请如同下图所示,在 “ 文件系统类型 ” 处挑选为 “swap” 。
文件系统类型分别是:
ext2/ext3 :是 Linux 适用的文件系统类型。由于 ext3 文件系统多了日志的记录, 对于系统的复原比较快速,因此建议你务必要选择新的 ext3 不要用 ext2 了。
physical volume (LVM) :这是用来弹性调整档案系统容量的一种机制,可以让你的文件系统容量变大或变小而不改变原有的文件资料内容。
software RAID :利用 Linux 作业系统的特性,用软件模拟出磁盘阵列的功能。
swap :就是交换空间!由于 swap 并不会使用到目录树的挂载, 所以用 swap 就不需要指定挂载点。
vfat :同时被 Linux 与 Windows 所支持的文件系统类型。如果你的主机硬盘内同时存在 Windows 与 Linux 作业系统,为了资料的交换,确实可以建置一个 vfat 的文件系统。
我们继续按下 “ 新建 ” 来建立 /boot 这个分区。依序填入正确的信息,包括挂载点、文件系统类型、大小等。务必让该分区在整个硬盘的最前面部分。因此,我们针对 /boot 就选择 “ 强制为主分区 ” 。如下图所示:
如果你想要知道 Linux 还支援什么文件系统类型,点一下上图中的 ext3 那个按钮,就会出现如下的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