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节课-产品视角养成
三节课-产品视角养成
产品视角看什么?
·产品形态:产品是做什么呢?用户之间是怎么连接的?
·关键业务逻辑:关键功能的使用过程是什么?
·功能流程:具体某个功能和迭代点是怎么实现的?
·交互体验:页面原型、交互体验是如何体现产品特点的?
怎么判断产品好不好?
·用户场景:什么样的用户,什么情况下会用,满足得如何?
·用户流向:用户从哪里来,到哪里去,流向是否清晰?
·信息流向:内容(信息)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产品长短线:产品驱动/技术驱动/运营驱动/销售驱动?
·未来的判断:产品节奏、运营节奏、商业变现节奏的表现?
认识产品的正确姿势:
·系列化:单点突破,延伸同类,以点带面
·深度体验:多次重复认真完成主流用户的任务
·追踪式体验:跟踪任务效果、跟踪版本迭代过程
系列化
深度体验:模拟用户多次重复完成关键任务。
·体验用户与场景:什么样的用户,在什么情况下会用这个产品或功能,解决了用户什么问题
·体验关键功能:同一动作,重复十遍以上
·稍微加点暴力测试:
o关键功能上限:有哪些限制,为什么会有这些限制?
o作弊空间:有哪些空子可以钻?钻空子的复杂程度。
o特别的玩法:有哪些意想不到的玩法?为什么会出来这个?
·体验竞品
o直接竞品:看优缺点与差距
o相关功能:看功能模块在大平台中的意义和表现
追踪式体验
·持续体验:不能只做一次,要持续跟进
·关注中长期结果:体验是短暂的,结果是长期的
体验产品的框架(产出物)
自从「美柚」作业上线以来,每期都会有同学好奇:为什么选择这款性别倾向明显、内容格调容易引起争议的产品,而不是其他更出名、更“正派”的产品呢?
如果你有这样的思考,我们会非常开心。因为这说明你能主动、深入地去思考题目背后的意图,而不是“为了做作业而做作业”。
下面,看看本题命题人是怎么说的吧~
「美柚」作为一款与女性生理这一“私密”话题密切相关的产品,许多男同胞体验这款产品时多少都有些挑战。同时,由于其使用者覆盖面广阔、差别较大,许多内容信息也容易被一、二线城市的使用者认为比较“粗俗”、“格调不高”,进而在体验产品时心生抵触。
类似的,还有陌陌(陌生人社交)、Blued(同性交友软件)——这些都是某个不那么「大众」的领域中,颇具代表性的App。
作为个体,你可以有自己对产品的好恶判断;但作为一名职业的产品经理,你必须要抛开自己的成见,用开放的心态去接触各类产品。
普通人体验这类产品时或许看到的是猎奇。我们希望作为产品经理的你在体验产品时,可以拨开表象,看到的是它们背后的流程、交互、功能架构,是用户、场景、需求、解决方案,是版本迭代和运营手段,是业务逻辑和竞品,甚至是反推商业模式、行业逻辑,并借此了解一个领域。
唯有看得够多,想得够深,才能让你在产品的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