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
1.6计算机网络
1.速率:数据的传送速率,也称为数据率。
2.带宽:表示网络中某通道传送数据的能力。
3.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实际的数据量。
4.时延:数据(一个报文或分组,甚至比特)从网络(或链路)的一端传送到另一端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主机或路由器发送数据帧所需要的时间。
发送时延=数据帧长度(bit)/发送速率(bit/s)传播时延:电磁波在信道中传播一定的距离需要花费的时间。
传播时延=信道长度(m)/ 电磁波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m/s)处理时延
排队时延
5.时延带宽积:传播时延和带宽相乘
6.往返时间RTT:
7.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
网络利用率
1.62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 费用
- 质量
- 标准化
- 可靠性`
-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 易于管理和维护
`1.7.2 协议与划分层次
为进行网络中的数据交换而建立的规则、标准或约定称为网络协议。
(1)语法:数据与控制信息的结构或格式
(2)语义:需要发出何种控制信息,完成何种动作以及做出何种响应
(3)同步:事件实现顺序的详细说明
分层带来的好处:
(1)各层之间时独立的。
(2)灵活性好。
(3)结构上可分割开。
(4)易于实现和维护。
(5)能促进标准化工作。
计算机网络的各层及其协议的集合就是网络的体系结构。体系结构时抽象的,而实现则是具体的,是真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硬件和软件。
(1)应用层: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网络应用。
(2)运输层:两台主机中进程之间的通信提供通用的数据传输服务。
- 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提供面向连接的、可靠的数据传输服务,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时报文段。
-
用户数据报协议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提供无连接的、尽最大努力的数据传输服务(不保证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其数据传输的单位时用户数据报。
TCP/IP四层协议的表示
1-01 计算机网络向用户可以提供那些服务?
答: 连通性和共享
1-02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答:
(1)报文分组,加首部
(2)经路由器储存转发
(3)在目的地合并
1-12 因特网的两大组成部分(边缘部分与核心部分)的特点是什么? 它们的工作方式各有什么特点?
答:边缘部分:由各主机构成,用户直接进行信息处理和信息共享;低速连入核心网。核心部分:由各路由器连网,负责为边缘部分提供高速远程分组交换。
1-14 计算机网络有哪些常用的性能指标?
答:速率,带宽,吞吐量,时延,时延带宽积,往返时间RTT,利用率
1-15试解释以下名词:协议栈、实体、对等层、协议数据单元、服务访问点、客户、服务器、客户-服务器方式。
答:
实体(entity) 表示任何可发送或接收信息的硬件或软件进程。
客户(client)和服务器 (server)都是指通信中所涉及的两个应用进程。客户是服务的请求方,服务器是服务的提供方。客户服务器方式所描述的是进程之间服务和被服务的关系。
协议栈:指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采用分层模型后,每层的主要功能由对等层协议的运行来实现,因而每层可用一些主要协议来表征,几个层次画在一起很像一个栈的结构.
对等层:在网络体系结构中,通信双方实现同样功能的层.
协议数据单元:对等层实体进行信息交换的数据单位.
服务访问点:在同一系统中相邻两层的实体进行交互(即交换信息)的地方.
服务访问点SAP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实体上就是一个逻辑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