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篇: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十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十章 控制单元的设计
文章目录
10.1 组合逻辑设计
10.1.1组合逻辑控制单元框图
- CU 外特性
2.节拍信号
10.1.2 微操作的节拍安排
- 安排微操作时序的原则
- 取指周期 微操作的 节拍安排
- 间址周期 微操作的 节拍安排
- 执行周期 微操作的 节拍安排
- 中断周期 微操作的 节拍安排
10.1.3 组合逻辑设计步骤
- 列出操作时间表
- 写出微操作命令的最简表达式
- 画出逻辑图
10.2 微程序设计
10.2.1 微程序设计思想的产生
10.2.2 微程序控制单元框图及工作原理
- 机器指令对应的微程序
- 微程序控制单元的基本框图
- 工作原理
10.2.3 微指令的编码方式(控制方式)
- 直接编码(直接控制)方式
- 字段直接编码方式
- 字段间接编码方式
- 混合编码
-直接编码和字段编码(直接和间接)混合使用 - 其他
10.2.5 微指令序列地址的形成
- 微指令的 下地址字段 指出
- 根据机器指令的 操作码 形成
- 增量计数器
- ( CMAR ) + 1 → CMAR
- 分支转移
- 通过测试网络
- 由硬件产生微程序入口地址
- 后续微指令地址形成方式原理图
10.2.5 微指令格式
- 水平型微指令
- 一次能定义并执行多个并行操作
- 如
- 直接编码、字段直接编码、字段间接编码、直接和字段混合编码
- 垂直型微指令
- 类似机器指令操作码的方式
- 由微操作码字段规定微指令的功能
- 两种微指令格式的比较
- 水平型微指令比垂直型微指令 并行操作能力强 ,灵活性强
- 水平型微指令执行一条机器指令所要的 微指令数目少,速度快
- 水平型微指令用较短的微程序结构换取较长的微指令结构
- 水平型微指令与机器指令差别大
10.2.6 静态微程序设计和动态微程序设计
10.2.7 毫微程序设计
- 毫微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
2. 毫微程序控制存储器的基本组成
10.2.8 串行微程序控制和并行微程序控制
10.2.9 微程序设计举例
- 写出对应机器指令的微操作及节拍安排
- 确定微指令格式
- 编写微指令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