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莎慈善夜结束了,但区块链+慈善却刚刚开始
这是芭莎慈善公益活动的第 17 年。所募善款将用于“芭莎课后一小时”公益项目。截至 2019 年 10 月,“芭莎课后一小时”已经在 10 多个省份和地区开展了 200 余所学校美育教室的硬件建设以及课程配置工作,还联合支付宝蚂蚁区块链团队在“世界读书日”期间,建立了智慧图书角---爱心书柜。据介绍,这个书柜的每本捐赠的图书都利用了区块链进行“登记”,捐赠者可以查看图书的流动情况,监督捐赠的使用情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公益的规模、场景、辐射范围及影响力得到空前扩大。慈善机构要获得持续支持,就必须具有公信力。“区块链+公益”逐渐推动公益进入新的主流。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的模式不仅解构了传统慈善的捐赠方式,解决信任问题,同时推动公众的公益行为向碎片化、小额化、常态化方向发展,使公益的社会影响力被不断的放大。
链上爱心:用科技助力公益
在过去几年里,公益慈善行业爆发出一些“黑天鹅”事件,公益信息不透明不公开,是社会舆论对公益机构、公益行业的最大质疑。善良被消费,信任的基础崩塌,正规慈善机构的公信力正在逐渐丧失。
幸运的是,区块链技术加持的公益项目解决了善款公示“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给公益行业创造了一个透明、安全、公开的环境,同时也给这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创新模式。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互联网公司,从不同的方式上开始拥抱区块链技术。
溯源
由于区块链所有的交易都具有公开、透明性,并且每一个节点都会收到并记录于账本上,这使得区块链具有溯源功能。借助这一功能,区块链成为慈善公益的一种重要手段。
支付宝爱心捐赠平台上,经常有用户捐出几元到几百元不等的善款,捐款进入公益项目账户之后就无法追踪。利用区块链技术,让每一笔款项的生命周期都记录在区块链上,用户可以持续追溯。
捐赠
通过区块链平台购买发行的加密货币或者使用其他加密货币进行捐赠,是公益最早引入区块链的记录。
在区块链技术支持下,币安慈善基金会开发并已经上线全球首个全透明的捐赠系统,所有的捐赠、善款分发都是以数字货币形式体现,并会在链上显示,无法篡改。
美国加密货币交易所 Coinbase 创始人兼 CEO Brian Armstrong 宣布成立的由加密货币支持的慈善组织“Givecrypto,org”,用加密货币帮助全球的穷人,又一次于慈善公益领域发挥了加密货币的实际作用。
尽管这条路并非想象中那么容易,在这条探索之路上充满了挑战:比如,如何让未受过教育地区的人理解区块链的概念,如何在网络不通的地区进行区块链的实践……但是当区块链与传统慈善行业的结合,使越来越多人对区块链的理解趋于理性和正确,还是给了众多企业信心和鼓励。他们都希望区块链技术能成为公益透明化的推动力,将爱心上链,永恒传递。
Odaily星球日报「2019Odaily FAT Blockchain Award 」-----“年度区块链慈善焦点事件”评选已经正式启动,区块链企业在公益慈善的路途中不甘落后。践行一份承诺,承担一份责任,默守一份执着。他们的探索之路,任重而道远。我们将从多维角度出发,共话那些“勇于承担”的企业与区块链带来公益新时代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