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智造观点

人生在世,总会经历生、老、病、死,走向人生的终点,只不过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希望在年老的时候,能尽量延寿并免受非必要的折磨和痛苦。当然,延寿并不是最主要的诉求,如何“好好地老去”(Aging well)才是重点。

 

如今,在中国,核心家庭中常常只有1~2名小孩,“养儿防老”的说法已经过时;而在西方社会,本身就重视独立生活,不想老了之后过度依赖亲人或者医护照料者。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新一代的“银发科技”已经渐渐将重点从强调如何使用科技,转移到了如何通过科技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品质。比如,可穿戴设备的出现就为远距离看护提供了另一种可能。


文/灰灰

来源/人工智能观察(ID:Aiobservation)


众所周知,人工智能在中国是一个重点发展项目,对此,很多人第一反应是,未来,人工智能会对中国社会带来巨大的混乱,毕竟机器会取代很多人类的工作机会,造成失业潮的出现。但知名的行为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内曼(Daniel Kahneman)却提出了不同的看法,并表示,“在中国,如果机器人能够及时发展起来,那会是他们的幸运。”

 

事实上,在人工智能这个新兴领域,更多的人都只看到了它在工作场所的快速扩张,比如对蓝领、医生和律师的取代。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丹尼尔·卡内曼就指出,中国正处于一个迅速老龄化的社会,其独生子女政策使得劳动年龄人口(16-59岁之间的人)不断收缩。有数据显示,到2050年,中国的劳动力预计将减少到7亿,与2012年相比下降23%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而纵观全球,人口老龄化也并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的问题。2015年,美国人口普查局的报告显示,在2020年以前的某个时间点,美国65岁的人口数量将超过其5岁以下的人口。亚洲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和韩国也在加速老龄化,欧洲也未能幸免。只不过,美国的移民政策让他们即使在老龄化的社会,也能有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但当整个世界(除了非洲和中东的一些国家)的出生率不断下降时,人口老龄化将成为一种不可遏制的趋势


老龄人口翻番,看护需求大幅增加


从全球的情况看,到本世纪中期,80岁以上的人口会翻一番,届时,近5亿人会进入需要护理照顾的类别,而到了本世纪末,这一比例甚至还会增加到7倍。所以,造成的影响便是对护理人员需求的大幅增加


日本走在护理机器人的前沿


日本早已了解到这一人口趋势,并且走在了护理机器人研发的世界前沿。比如,日本养老院已开始引入护理机器人帮助老人更开心的生活。以东京中央区的特别养老院Sliver Wing为例,在该养老院,不仅有软银公司研发的机器人Pepper引导40多位老年人每天上午进行统一的健身操,还有一些可放置于桌面,供老人缓解孤独的小型机器人,像海豹机器人Paro,它能最大限度地模仿真实的宠物和人互动。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此外,一些科技公司也投身智能产品的研究,以缓解看护紧缺的情况。比如,松下公司制造的智能化病床可以在老人卧床的情况下,将其中一半的床位转换成一辆轮椅,实现老人更方便的移动;而Cyberdyne公司研发的人体肌肉充气装备,会对佩戴者身上的生物电信号会做出反应,可在护工弯腰或做抬起动作时提供支撑和帮助。

 

美国主流企业未将老年人纳入核心市场


但美国似乎对这一趋势还视若无睹,因为工程师们似乎还无法理解,他们一直以来倚重的婴儿潮时代的消费者将在几年内逐步成为生活护理的需求者。尽管这场巨变已在眼前,但公众对于专为老年人设计的科技产品仍然没有太大的兴趣

 

比如,在硅谷举办的Aging 2.0大会上,虽然创业者们带来了不同的科技服务,试图满足不同地区人们对于养老的需求,但是总体数量上,仍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毕竟,主流科技公司仍然并未将老人纳入他们的核心市场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可以说,商业化的全自动护理机器人的出现还需要时间,而现在主要的产品是一些传感器和虚拟助手结合的智能系统,可以帮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满足所有基本需求。举个例子,在斯坦福大学,医学和人工智能研究者就已经开发出了一套系统,运用红外线摄像机来探测老人是否摔倒了。


中国养老机器人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在中国,随着老年人口占比的不断增大,协助老年人生活的机器人便应运而生。在今年8月举办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数百家机器人生产商借此机会展示了自己在机器人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以养老和机器人结合的“养老服务机器人”受到了最多的关注。

 

目前,定位于养老服务的机器人,主要包括了移动辅助、卫生保洁、行动助力、洗澡清洁、健康体检等功能,适合在老年人家中和养老院里使用。尽管养老机器人已具雏形,前景广阔,但从现实应用看,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有媒体曾报道,早在2016年,杭州市社会福利中心就曾引进了一批智能养老机器人,但由于其使用范围仅限于一些娱乐功能,目前已很少使用。


主流公司未纳入核心市场,创企抓住机会


不用说,养老机器人有着很大的潜在市场,不过目前的发展形势似乎并不乐观。可以说,在机器人领域,大部分玩家选择了开发与儿童教育相关的市场,而忽略了老年人这一群体的特殊性。目前,也只有少数玩家针对养老这一特殊的场景推出了更垂直的解决方案


以色列打造机器人Elli.Q,让老年人不再孤单


新科技的出现,最重要的是能从需求者的角度出发,解决他们的问题。而在老年人市场来说,大部分老年人更喜欢呆在家里,而不是被送到养老院或其他看护机构,因此,陪伴对他们来说就显得十分重要。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看准这一机会,以色列Intuition Robotics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款名为ELLI.Q的AI机器人。与其他机器人的诉求不同,这款机器人通过人工智能可以慢慢了解主人的喜好,还可以帮助不擅长使用新技术的老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进行视频聊天以及在线玩游戏。此外,ELLI.Q还能向主人推荐一些活动,像阅读、散步等。

 

至于其设计目的,主要是利用专用技术和情感交互模式,使老年人能够更直观地与技术进行交互并提供一些生活上的建议,让老年人可以活得更好、更专注生活。因此,它的功能设定,考虑了以老年人反应较为不灵敏为出发点的多种互动方式,比如身体语言、光线、声音、语音等,让机器更像一个关切老年人生活的好伙伴。


Rendever重启感知,帮老年人探索世界


虚拟现实(VR)在游戏领域的发展可谓是蒸蒸日上,但是一个由MIT的学生组成的初创团队却在研究一个完全不同领域的应用,他们将虚拟现实技术用于老年人的卫生保健,这也是一项十分创新的开发。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众所周知,严重的阿兹海默症患者由于行动不便,给他们的人生带来了很多遗憾。而对于养老院的老人们而言,如何与家人关系更紧密、生活得更快乐,也成了长者照护工作的挑战。面对这一问题,位于波士顿的Rendever,一家VR初创公司,正在为了打破这一束缚而努力。该公司希望通过VR技术能让老人足不出户在虚拟世界里感受和探索世界

 

据了解,该VR系统包括多个VR头显、定制的软件和一台平板电脑。该平台同时还提供了认知治疗和运动跟踪数据,可以帮助进行阿兹海默症的早期诊断。老人们只要戴上VR头显,无需离开房间,就可以完成很多事情,比如去法国的乡村旅行、探索海洋的深处……不同的用户甚至还可以在虚拟世界中聚集到一起,比如欣赏异国情调、体育比赛等。这项技术拓展了另一种连接,可以让独居的老人的生活不再被孤单和寂寞笼罩。

 

Lili Smart,让老人更自在独立的生活


物联网可谓是现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科技应用,通过穿戴设备的传感器,能够长时间自动感测、搜集、显示或传送信息,作为观测依据。基于这个原理,专为老年人设计而成的产品Lili Smart就是通过穿戴式设备,让年长的人“一个人生活也能过得很好”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据了解,通过穿戴式手表、App以及传感器三个环节,看护者便能实时监控和管理佩戴者的健康信息、行为状态等;而穿戴式手表传送看护者给予的信息,则用图示进行了清晰的罗列。此外,更重要的是,还有可让老年人放在冰箱、药盒旁的活动传感器,追踪佩戴者的习惯,一旦有所改变便会发出通知,以便为年长者设计出更安全、自在的看护环境。

 

总的来说,老年人需要的是一个更加有质量的老年生活。对现代人来说,或许长寿已经不再是我们的梦想,反而如何活到老又活得好才是新时代的追求。而人工智能,作为日新月异的科技的一种,未来可能会陪着我们更好的面对“变老”,走好人生的“最后一公里”。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近期热文:

无人船也要来了!“陆海空”终将全部进入自驾模式

Waymo被曝发展艰难,“由爱生恨”的自动驾驶将开向哪里

虚拟助手之争,智能音箱能否挑战智能手机?

CB Insights:全面拆解谷歌AI战略布局

超级大国之外的竞争,人工智能进入“国别化”发展

全球智慧城市将达上千个,但66%的人却不想住,为何?

人工智能的发展,男性和女性对谁更有利?答案在这

口音成语音识别发展最大公敌,新解决方案正在开发中

三个最新案例,带你了解AI如何让美妆产业智能化

媒体误读夸大,科学家发文辟谣,AI妖魔化的锅谁来背?

梦想还是梦魇,告诉你一个真实的量子计算世界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

投稿、约访、合作,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添加微信aixiaozhijun,更多交流或进AI观察团

养儿防老不如AI防老,“银发科技”成老龄化社会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