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播基础知识

一、组播地址:

D类地址范围

含义

224.0.0.0~224.0.0.255

为路由协议预留的永久组地址。(保留链路本地)

224.0.1.0~231.255.255.255

233.0.0.0~238.255.255.255

用户可用的ASM临时组地址,全网范围内有效。

232.0.0.0~232.255.255.255

用户可用的SSM临时组地址,全网范围内有效。

239.0.0.0~239.255.255.255

(管理地址)用户可用的ASM临时组地址,仅在特定的本地管理域内有效,称为本地管理组播地址。本地管理组播地址属于私有地址,在不同的管理域内使用相同的本地管理组播地址不会导致冲突。

 

常见链路本地: 

224.0.0.1

网段内所有主机和路由器(等效于广播地址)

224.0.0.2

所有组播路由器

224.0.0.5

所有OSPF路由器

224.0.0.6

OSPF DR

224.0.0.9

RIP-2路由器

224.0.0.12

DHCP服务器/中继代理

224.0.0.13

所有PIM路由器

224.0.0.18

VRRP

224.0.0.22

所有使能IGMPv3的路由器

 

组播mac地址

组播MAC地址与单播MAC地址的区别

组播基础知识

 

IP地址到MAC地址的映射

组播基础知识

 

IPv4组播MAC地址的高24位为0x01005e,第25位固定为0,低23位为组播IP地址的低23位。

 

 

二、组播基础

1,SSM与ASM差别:

ASM:任意源组播模型,ASM建立的是*.G表

SSM:指定源组播模型,SSM建立S.G表

SSM特点:

1,SSM多个源可以使用相同的组地址

2,SSM实现更复杂

3,SSM实际使用比较多

ASM特点:

实现简单,ASM可能收到重复报文流量多

 

2,协议体系:

管理协议(IGMP) 运行于网络的末端

 V1 V2 V3  都可以用于ASM 

对于SSM V3直接支持,V1,V2通过映射也可以支持

路由协议:建立组播路径 

 

3,组播分发树:

(1)MDT (组播分发树)建立组播路径的方式,组播数据流所经过的路径形成的一颗无环的树

(2)SPT   最短路径树(源路径树)

特点:

1.转发路径最短

2.根据(S, G)转发组播数据流,只存在(S, G)

上游接口: 组播流的入接口,只能存在一个(离组播源最近的接口)

下游接口: 组播流的转发接口列表(离接收者最近的接口)

3.多个源存在多颗树,即多个源存在多个(S,G) 条目

缺点: 多个源存在时,存在多个(S,G) 条目,占用网络资源更高,对组播源侧的路由器要求高

优点: 转发路径最短

(3)RPT    共享路径树

RP路由器到组播接收者的路由器路径最短的树

存在RP(汇聚点),RP到源是S.G表项 RP到接收者是*.G表项

特点:

1.源到接收者的转发路径不是最短(缺点)

2.根据(*,G)转发组播数据流

上游接口:组播流的入接口,在能存在一个( 离RP最近的接口)

下游接口:组播流的转发接口列表(离接收者最近的接口)

3.多个源也只存在一颗RPT树(优点, 对设备的消耗较小)

 

5,RPF检查(逆向路径转发检查):

作用:

1.避免组播流环路、避免组播报文环路

2.避免收到重复组播流

触发条件:

1.接收组播数据流;

2.接收组播协议报文(pim的bsr消息) ;

SPT-RPF检查:

收到组播流,查看组播流的源,根据源查找单播路由表,单播路由表中到达源的出接口为RPF接口,对比PRF接口和组播流的入接口是否一致,一致通过检查

RPT-RPF检查:

是根据RP的地址来选择RPF接口,对比组播流的入接口与到RP的出接口是否一致

RPF接口选择的过程:

1.静态组播路由ip rpf-route-static S  INT

2.根据M-BGP ( 组播BGP协议)

3.单播路由表( 如果单播路由表到达源存在两个下一跳地址,选择下一跳IP地址大作为RPF接口)

(1)先比较去往源IP地址的协议优先级,数值越小越优先

(2)比较去往源IP地址的开销值,数值越小越优先

(3)比较去往源IP地址的下一跳IP地址,IP地址越大越优先

 

*/问:掩码最长匹配原则是否生效?

默认情况下不进行掩码长度的比较;可以通过命令进行修改,本地有效。如果开启掩码比较,则先比较掩码长度(最长比较)

*/在帧中继网络中,需要使用静态RPF组播路由表去构建表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