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原理第六章总结
一、属性文法
1.属性文法
是在上下文无关文法的基础上为每个文法符号(终结符或非终结符)配备若干个相关的“值”(称为属性)
2.属性的分类
综合属性
继承属性
3.语义规则
属性计算的过程即是语义处理的过程
对于文法的每一个产生式配备一组属性的计算规则,则称为语义规则
二、基于属性文法的处理方法
1.基于属性文法的处理过程
输入串语法树依赖图语义规则计算次序计算结果
这种由源程序的语法结构所驱动的处理办法就是语法制导翻译法。
2.依赖图
三、树遍历的属性计算方法
最常用的遍历方法是深度优先,从左到右的遍历方法
如果需要,可使用多次遍历
四、一遍扫描的处理方法
因为一遍扫描的处理方法与语法分析器的相互作用,它与下面两个因素密切相关:
所采用的语法分析方法
属性的计算次序
五、抽象语法树
在抽象语法树中,操作符和关键字都不作为叶结点出现,而是把它们作为内部结点,即这些叶结点的父结点。
S-属性文法的自下而上计算
L-属性文法的自顶向下翻译
六、翻译模式
1.定义:翻译模式是语法制导定义的一种便于翻译的书写形式。其中属性与文法符号相对应,语义规则或语义动作用花括号{ }括起来,可被插入到产生式右部的任何合适的位置上
2.设计翻译模式(根据语法制导定义)
条件:语法制导定义是L-属性定义
保证语义动作不会引用还没有计算的属性值。
(1)只需要综合属性的情况
(2)既有综合属性又有继承属性
心得体会:
学完这一章,感觉理解的东西好多,还有很多不明白,而且这一章的代码很多,比如表达式建立语法树的翻译模式,就需要很多的代码,但是我感觉这一章需要用到的就是抽象语法树,因为它和下一章节的DAG图有关系,能由抽象语法树画出DAG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