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计算机网络(四)
初识计算机网络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首先理解什么是性能指标,什么是非性能指标?
如何评价一个计算机网络的性能好坏,则需要利用其性能指标来衡量,性能指标指的是大家公认的客观因素,如速率,速率越大计算机网络的性能越好,另外,如价格也是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但是这个指标不是客观因素,是主观的,有钱的人和没钱的人对于价格持有不同的观点。
计算机网络的五大性能指标
- 速率 speed
- 带宽 bandwidth
- 吞吐量 throughput
- 时延 delay
- 利用率 utilization
1. 速率
比特(bit)是计算机中数据量的单位,也是信息论中使用的信息量的单位。
Bit 来源于 binary digit,意思是一个“二进制数字”,因此一个比特就是二进制数字中的一个 1 或 0。
速率即数据率(data rate)或比特率(bit rate)是计算机网络中最重要的一个性能指标。速率的单位是 b/s,或kb/s, Mb/s, Gb/s 等
速率往往是指额定速率或标称速率。
速率的常见表示单位
实际上,1K 等于 1024,只是约等于103,同理 1M 等于 1024*1024,约等于106。
2. 带宽
- 带宽(bandwidth) 信道上能达到的最高数据率,其单位与速率一致。
- 如常用的双绞线上标有数字“100Mb/s”,指的是该双绞线上能传送的最高数据率。再如我们家里安装电信宽带时,电信说8M的宽带,也是指理论上可以达到的最大速率。
3. 吞吐量
- 吞吐量(throughput)表示在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个网络(或信道、接口)的数据量。
- 一个网络单位时间内能处理的分组数越多,性能越好。
- 例如高速公路的收费站一样,有的收费站一分钟能通过5辆车,而另外的收费站一分钟能过10辆车,很明显后者的处理能力更强。
4. 时延(delay 或 latency)
- 时延是指一个数据从网络的一端传送到另外一端所需的时间,时延由多个部分组成:
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排队时延。
发送时延
发送时延 (传输时延) 发送数据时,数据块从结点进入到传输媒体所需要的时间。
也就是从发送数据帧的第一个比特算起,到该帧的最后一个比特发送完毕所需的时间。
传播时延
传播时延 电磁波在信道中需要传播一定的距离而花费的时间。
信号传输速率(即发送速率)和信号在信道上的传播速率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举例说明:
一个军队要通过一座桥,问总共需要多少时间?这个时间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军队上桥的时间,就是我们的“发送时延”,从军队的队首踏上桥直到队尾踏上桥,这个时间应该是军队的长度除以军队上桥的速度;
第二部分是军队在桥上通行的时间,就是我们的“传播时延”,从军队的队尾上桥到队尾下桥,这个时间应该是桥的长度除以军队在桥上行军的速度。
处理时延
处理时延指的是主机或者中间节点(路由器)在收到分组后,从分组中提取数据或查找路由表所需要的时间。
这个时间与主机和中间节点的性能有关,没有办法精确计算。
排队时延
排队时延指的是分组在经过主机发送到网络中,或经过中间节点(路由器)进行存储转发时等待处理所需要的时间
数据经历的总时延就是发送时延、传播时延、处理时延和排队时延之和
四种时延所产生的场景
从结点 A 向结点 B 发送数据
5. 利用率
信道利用率指出某信道有百分之几的时间是被利用的(有数据通过)。完全空闲的信道的利用率是零。
如8M的电信带宽,我们下载时的最高速率仅仅能达到几百Kb/s,利用率可能是10%左右。
计算机网络的非性能特征
- 费用
- 质量
- 标准化
- 可靠性
- 可扩展性和可升级性
- 易于管理和维护
这些因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衡量计算机网络性能时不是考虑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