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北斗和阿里云毫米级监控山体滑坡 他还只是铁路工人

处在滑坡高发地带,负责安康工务段防洪工作的工程师张恩华每天都在和大自然斗智斗勇。

用北斗和阿里云毫米级监控山体滑坡 他还只是铁路工人

说起我国西部地区包括云贵川陕等地,大部分人都会联想到山川壮美、风景秀丽,但与之而来的是频发的滑坡、地震、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最大程度地监测、预警并处理这些灾害来维护铁路交通的顺畅,是张恩华的主要工作。

用北斗和阿里云毫米级监控山体滑坡 他还只是铁路工人

张恩华所在的安康路段隶属于西安铁路局,位于我国主要的滑坡分布地大巴山中段。这里进入汛期后就非常容易发生山体滑坡,为了防止灾害的发生,他总琢磨着能不能采取什么技术手段,在确保运行安全的前提下,还能够降低铁路工人的工作强度。

用北斗和阿里云毫米级监控山体滑坡 他还只是铁路工人

“我们在铁路两侧安装防护网,在防护网上加装一些配套设施,山上一旦有石头掉下来会自动触发防护网上的报警装置发送短信到工作人员手机上,便于我们更精准地找到落石点。“听起来这是一个无可挑剔的方案,但是张恩华知道,防护网能监测落石,却架不住滑坡体。

用北斗和阿里云毫米级监控山体滑坡 他还只是铁路工人

要知道,滑坡体的位移十分缓慢,用眼睛很难观察得到,以往的时候,为了防止灾难发生,一旦进入暴雨红色预警,安康路段需要安排八百多名铁路工人、每500米处安排一人站岗、24小时不间断地在重点地质灾害区域进行巡守。

用北斗和阿里云毫米级监控山体滑坡 他还只是铁路工人

“内部开过无数次会,讨论怎么才能省时省力又精准地预判山体滑坡。”确实,这是张恩华绕不开的一个难题,直到后来遇到了精通定位技术的千寻位置网络的工程师张鹏,这个问题终于有了转机。

据张恩华介绍,张鹏首推的就是阿里巴巴北斗防灾监测系统,这套系统结合了千寻卫星定位系统与阿里云的云计算能力及大数据处理平台,通过阿里云来处理天空与环境的数据从而修正卫星定位的误差,对安康路段滑坡位移的监测达到了毫米级别。

用北斗和阿里云毫米级监控山体滑坡 他还只是铁路工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实现毫米级别的监测之前,安康路段的工作人员先在3处高危山体危岩灾害处安装了遥感位移观测桩,这相当于在山体上安装了3个“北斗”接收机,同时在附近的山头建立卫星信号基站,用来快速传输数据。

用北斗和阿里云毫米级监控山体滑坡 他还只是铁路工人

“传感器每时每刻也都会有大量的数据传回来,这个时候我们也要通过云计算来做处理,把这两个数据综合起来,我们最后可以算出来被监测的山坡是否有移动,甚至可以达到毫米级别的精度。”

张鹏说道,经过位置解算及修正形成的精密数据,会在几秒钟内形成预警信号迅速传输到监控平台,这对于安康路段滑坡位移的监测无疑是天大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