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系列之基础篇(一)数据与结构
对于计算机而言,给人的感觉就是在不断不停的计算,那么计算的东西是什么呢,我们一般将其称作数据。
1.数据
1.1.数据的定义
数据是描述客观事物的符号,是计算机中可以操作的对象,是能被计算机识别,并输入给计算机处理的符号集合,数据不仅仅是包含整型、实型等数值类型,还包括字符及声音、图像、视频等非数值类型
1.2.数据元素
数据元素是组成数据的、有一定意义的基本单位,在计算机中通常作为整体处理。也被称为记录。比如,在人类中,什么是数据元素呢?当人是人。畜类呢?牛,马,羊,狗等等。
1.3.数据项
一个数据元素可以由若干个数据项组成。比如人这样的数据元素,可以有眼睛,耳朵,鼻子,脚等。数据项是数据不可分割的最小单位。
1.4.数据对象
数据对象是性质相同的数据元素的集合,是数据的子集。
从以上的定义中,我们可以将其总结为:数据项=>数据元素=>数据对象=>数据
2.结构
任何东西都有自己的结构,而数据结构中的结构主要包含两部分,逻辑结构(也就是关系),物理结构(存储)
2.1.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是指数据对象中数据元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主要包含以下四种:
2.1.1.集合结构
集合结构中的数据元素除了同属于一个集合外,他们之间没有其他关系。各个元素是“平等”关系
2.1.2.线性结构
线性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是一对一的关系
2.1.3.树形结构
树形结构中的数据元素之间存在一种一对多的层次关系。
2.1.4.图形结构
图形结构的数据元素是多对多的关系。
2.2.物理结构
物理结构是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
数据是数据元素的集合,那么根据物理结构的定义,实际上就是如何把数据元素存储到计算机的存储器中。
2.2.1.顺序存储结构
顺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里,其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是一致的。
2.2.2.链式存储结构
链式存储结构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里,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数据元素的存储关系并不能反映其逻辑关系,因此需要用一个指针存放数据元素的地址,这样通过地址就可以找到相关联的数据元素的位置。
所以我们可以得出数据结构的定义:是相互之间存在一种或多种特定关系的数据元素的集合。
图文来自《大话数据结构》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