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30天VUE.js之计算属性(Part7)
模板内的表达式非常便利,但是设计它们的初衷是用于简单运算的。在模板中放入太多的逻辑会让模板过重且难以维护。例如:
<div id="example">
{{ 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div>
在这个地方,模板不再是简单的声明式逻辑。你必须看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这里是想要显示变量 message
的翻转字符串。当你想要在模板中多次引用此处的翻转字符串时,就会更加难以处理。
所以,对于任何复杂逻辑,你都应当使用计算属性。
基础例子一:
<div id="example">
<p>Original message: "{{ message }}"</p>
<p>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 reversedMessage }}"</p>
</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message: 'Hello'
},
computed: {
// 计算属性的 getter
reversedMessage: function () {
// `this` 指向 vm 实例
return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
结果:
Original message: "Hello"
Computed reversed message: "olleH"
这里我们声明了一个计算属性 reversedMessage
。我们提供的函数将用作属性 vm.reversedMessage
的 getter 函数:
console.log(vm.reversedMessage) // => 'olleH'
vm.message = 'Goodbye'
console.log(vm.reversedMessage) // => 'eybdooG'
你可以打开浏览器的控制台,自行修改例子中的 vm。vm.reversedMessage
的值始终取决于 vm.message
的值。
你可以像绑定普通属性一样在模板中绑定计算属性。Vue 知道 vm.reversedMessage
依赖于 vm.message
,因此当 vm.message
发生改变时,所有依赖 vm.reversedMessage
的绑定也会更新。而且最妙的是我们已经以声明的方式创建了这种依赖关系:计算属性的 getter 函数是没有副作用 (side effect) 的,这使它更易于测试和理解。
基础例子二:
<div id="example">
a={{ a }}, b={{ b }}
</div>
var vm = new Vue({
el: '#example',
data: {
a: 1
},
computed: {
// 一个计算属性的 getter
b: function () {
// `this` 指向 vm 实例
return this.a + 1
}
}
})
结果为:
console.log(vm.b) // -> 2
vm.a = 2
console.log(vm.b) // -> 3
基础列子三:
大家是否还记得,我们在玩微博的时候,发微博会有一个字数限制,比如说只限输入140个字符。为了让用户体验更好,在文本域中输入内容的时候,同时有一个提示信息,告诉用户你还能输入多少字符。那么使用Vue来做这样的事情就会显得容易的多。比如下面这个示例:
<div id="app">
<div class="twitter">
<img :src="imgUrl" />
<div class="content">
<textarea v-model="content" :maxlength="totalcount">有什么新鲜事情?</textarea>
<p>您还可以输入{{ reduceCount }}字</p>
</div>
</div>
</div>
let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
return {
imgUrl: '//pbs.twimg.com/profile_images/468783022687256577/eKHcWEIk_normal.jpeg',
totalcount: 140, // 总共只给输入140字
content: ''
}
},
computed: {
reduceCount () {
return this.totalcount - this.content.length
}
}
})
效果如下:
你可以尝试在文本域中输入内容,你将体验的效果类似下图一样:
在computed创建了一个reduceCount,一直在监听文字的字符长度,来再次进行计算,返回值给视图,让视图进行变化。这也是一个很简单的示例。前面也提到过,我们可以监听多个数据,只要一个数据变了,整个方法就会重新计算,然后反馈到视图,这个方法只是一个简单的应用。
转载自大漠:
原文: https://www.w3cplus.com/vue/vue-computed.html © w3cplus.com
基础列子四:
var vm = new Vue({
el: '#app',
data: {
number: 1
}
});
<div id="app">
<button @click="number++">+</button>
<button @click="number--">-</button>
<div>
<span>Number {{number}} is {{number % 2 === 0 ? 'even' : 'odd'}}</span>
</div>
</div>
{{number % 2 === 0 ? 'even' : 'odd'}} 會判斷 number 是否是偶數,如果是的話輸出 even ,否的話則輸出 odd ,現在我們將它用 computed 改寫:
var vm = new Vue({
el: '#app',
data: {
number: 1
},
computed: {
numberEvenOrOdd() {
return this.number % 2 === 0 ? 'even' : 'odd';
}
}
});
<div id="app">
<button @click="number++">+</button>
<button @click="number--">-</button>
<div>
<span>Number {{number}} is {{numberEvenOrOdd}}</span>
</div>
</div>
這個例子說明了計算屬性的幾個特性:
- 在選項物件中以 computed 屬性設置。
- 每個對應的計算屬性都是一個具有回傳值且沒有傳入參數的 Function 。
- 在計算屬性的 Function 中的 this 會指向 Vue 實體,因此如果要使用 this 的話,則不能使用此種寫法 。
- 在模板中直接以 Function 名稱設置,不用加 () 。
- 可以從 Mustache 標籤中的引用方式得知,計算屬性跟一般的資料屬性一樣放於 Vue 實體中。
使用 numberEvenOrOdd 替代掉原本的表達式後,整個模板變得更加易讀,如果要在頁面上多個地方做設置,也只要重複使用 numberEvenOrOdd 變數就好了。
计算属性缓存 vs 方法
你可能已经注意到我们可以通过在表达式中调用方法来达到同样的效果:
<p>Reversed message: "{{ reversedMessage() }}"</p>
// 在组件中
methods: {
reversedMessage: function () {
return this.message.split('').reverse().join('')
}
}
我们可以将同一函数定义为一个方法而不是一个计算属性。两种方式的最终结果确实是完全相同的。然而,不同的是计算属性是基于它们的依赖进行缓存的。只在相关依赖发生改变时它们才会重新求值。这就意味着只要 message
还没有发生改变,多次访问 reversedMessage
计算属性会立即返回之前的计算结果,而不必再次执行函数。
这也同样意味着下面的计算属性将不再更新,因为 Date.now()
不是响应式依赖:
computed: {
now: function () {
return Date.now()
}
}
栗子二:
var vm = new Vue({
...
methods: {
evenOrOdd(){
return this.number % 2 === 0 ? 'even' : 'odd';
}
}
});
<div id="app">
...
<div>
<span>Number {{number}} is {{evenOrOdd()}}</span>
</div>
</div>
在模板上用 evenOrOdd() 執行方法後取回結果,跟計算屬性得到的值是相同的。
相比之下,每当触发重新渲染时,调用方法将总会再次执行函数。
我们为什么需要缓存?假设我们有一个性能开销比较大的计算属性 A,它需要遍历一个巨大的数组并做大量的计算。然后我们可能有其他的计算属性依赖于 A 。如果没有缓存,我们将不可避免的多次执行 A 的 getter!如果你不希望有缓存,请用方法来替代。
var vm = new Vue({
...
computed: {
...
datePlusNumberComputed() {
return Date.now();
}
},
methods: {
...
datePlusNumberMethod() {
return Date.now();
}
}
});
<div id="app">
...
<div>
<div>Computed: {{datePlusNumberComputed}}</div>
<div>Method: {{datePlusNumberMethod()}}</div>
</div>
</div>
可以看到 datePlusNumberComputed 因為在按了按鈕後並沒有任何跟此計算屬性有關的資料來源改變,所以它不會執行 Function 。
方法就不同了,只要每次重新渲染畫面就會執行一次。
如果這個回傳值跟資料來源的變化有關,那應該在來源有變化時在執行即可,否則會產生不必要的運算時間,降低效能,所以當要取得某個結果跟其他資料有關的值的話,用計算屬性才是上策。
计算属性 vs 侦听属性
Vue 提供了一种更通用的方式来观察和响应 Vue 实例上的数据变动:侦听属性。当你有一些数据需要随着其它数据变动而变动时,你很容易滥用 watch
——特别是如果你之前使用过 AngularJS。然而,通常更好的做法是使用计算属性而不是命令式的 watch
回调。细想一下这个例子:
<div id="demo">{{ fullName }}</div>
var vm = new Vue({
el: '#demo',
data: {
firstName: 'Foo',
lastName: 'Bar',
fullName: 'Foo Bar'
},
watch: {
firstName: function (val) {
this.fullName = val + ' ' + this.lastName
},
lastName: function (val) {
this.fullName = this.firstName + ' ' + val
}
}
})
上面代码是命令式且重复的。将它与计算属性的版本进行比较:
var vm = new Vue({
el: '#demo',
data: {
firstName: 'Foo',
lastName: 'Bar'
},
computed: {
fullName: function ()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
})
好得多了,不是吗?
这个示例是一个足球比赛记分的示例。简单的对示例进行分析:
- 比赛时间,用time来维护
- 比赛双方的进球数,用对象team来维护
- 比赛的播报情况,在90分钟内,要显示中国领先或者韩国领先或者双方僵持,如果到了90分钟我们要显示中国队赢还是韩国队赢,还是平局
第三个数据相对而言比较复杂,也是比较关键的数据。那么我们用什么方式来维护,可以说比赛情况是多样化的,用一个数据去定死,这样不符合我们的场景。那么我们先列出将会改变的地方:
- 我们需要检测双方的进球数
- 通过时间来比对,确定比赛是否结果,然后显示对应的方案
这样我们就要不断的监听两个维护的数据,一是比赛时间,二是比赛两队进球数。
<div id="app">
<h1>比赛时间:{{ time }}s</h1>
<h2>直播播报:{{ result }}</h2>
<div class="team">
<div>
<span>中国队进球数:{{ team.china }}</span>
<button @click="team.china++">点击中国队进一球</button>
</div>
<div>
<span>韩国队进球数:{{ team.korea }}</span>
<button @click="team.korea++">点击韩国队进一球</button>
</div>
</div>
</div>
let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
return {
time: 0,
team: {
china: 0,
korea: 0
}
}
},
created () {
let time = setInterval(() => {
this.time++
if (this.time == 90) {
clearInterval(time)
}
}, 1000)
},
computed: {
result () {
if (this.time < 90) {
if (this.team.china > this.team.korea) {
return '中国队领先'
} else if (this.team.china < this.team.korea) {
return '韩国领先'
} else {
return '双方僵持'
}
} else {
if (this.team.china > this.team.korea) {
return '中国队赢'
} else if (this.team.china < this.team.korea) {
return '韩国队赢'
} else {
return '平局'
}
}
}
}
})
看到的效果如下:
注:这里时间90分钟是一个写死的时间值。如果要让Demo更为完美,这个时间我们可以写一个90分钟的倒计时效果。如果你感兴趣的话,可以自己动手修改上面的Demo,然后在下面的评论中与我们一起分享。
这个示例中,用了点击事件来进行双方进球数,这个Demo帮助我们能能更充分的理解Vue中的computed的含义。说到底是观察一个或多个数据,每当其中一个数据改变的时候,这个函数就会重新计算,还有就是通过观察所有数据来维护一个状态,就是所谓的返回一个状态值。从上面这个Demo,我们就可以很容易的知道computed到底用在什么场景,如何去维护返回一个多状态的场景。
- computed前面说了是适用于对多数据变动进行监听,然后来维护一个状态,就是返回一个状态
- wacth是对一个数据监听,在数据变化时,会返回两个值,一个是value(当前值),二是oldvalue是变化前的值
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变化也可以去维护一个状态,但是不符合场景。那么watch主要用于什么地方呢?其主要用于监听一个数据来进行复杂的逻辑操作。
<div id="app">
<h1>比赛时间:{{ time }}s</h1>
<h2>直播播报:{{ result }}</h2>
<div class="team">
<div>
<span>中国队进球数:{{ team.china }}</span>
<button @click="team.china++">点击中国队进一球</button>
</div>
<div>
<span>韩国队进球数:{{ team.korea }}</span>
<button @click="team.korea++">点击韩国队进一球</button>
</div>
</div>
</div>
let app = new Vue({
el: '#app',
data () {
return {
time: 0,
team: {
china: 0,
korea: 0
},
result: '双方僵持'
}
},
created () {
let time = setInterval(() => {
this.time++
if (this.time == 90) {
clearInterval(time)
}
}, 1000)
},
wacth: {
time (value, oldval) {
if (value < 90) {
if (this.team.china > this.team.korea) {
this.result = '中国队领先'
} else if (this.team.china < this.team.korea) {
this.result = '韩国队领先'
} else {
this.result = '双方僵持'
}
} else {
if (this.team.china > this.team.korea) {
this.result = '中国队赢'
} else if (this.team.chian < this.team.korea) {
this.result = '韩国队赢'
} else {
this.result = '平局'
}
}
},
team (value, oldval) {
if (this.time < 90) {
if (value.china > value.korea) {
this.result = '中国队领先'
} else if (value.china < value.korea) {
this.result = '韩国队领先'
} else {
this.result = '双方僵持'
}
} else {
if (value.china > value.korea) {
this.result = '中国队赢'
} else if(value.chian < value.korea) {
this.result = '韩国队赢'
} else {
this.result = '平局'
}
}
}
}
})
以上代码和computed产生的效果是一模一样,但是很明显,就像我对computed和watch阐述过了应用场景,这个场景只是维护了一个比赛状态,而不牵扯到逻辑操作。虽然也能完成,但无论从代码量的比对还是可读性,还是可维护性的都不胜于computed。但说到底谁更强大呢?我还是老实说watch更强大,哪里有然他有场景的局限性,但是他可以做牵扯到计算属性的一切操作,缺点是watch只能一个一个监听。
转载自:原文: https://www.w3cplus.com/vue/vue-computed.html © w3cplus.com
计算属性的 setter
计算属性默认只有 getter ,不过在需要时你也可以提供一个 setter :
// ...
computed: {
fullName: {
// getter
get: function () {
return this.firstName + ' ' + this.lastName
},
// setter
set: function (newValue) {
var names = newValue.split(' ')
this.firstName = names[0]
this.lastName = names[names.length - 1]
}
}
}
// ...
现在再运行 vm.fullName = 'John Doe'
时,setter 会被调用,vm.firstName
和 vm.lastName
也会相应地被更新。
栗子二:
var vm = new Vue({
...
computed: {
...
numberEvenOrOddSetter: {
get() {
return this.number % 2 === 0 ? 'even' : 'odd';
},
set(evenOrOdd) {
if(this.number % 2 === 0){
if(evenOrOdd !== 'even') this.number++;
return;
}
if(evenOrOdd !== 'odd') this.number++;
}
}
},
});
<div id="app">
...
<div>
<span>Number {{number}} is {{numberEvenOrOddSetter}}</span>
<button @click="numberEvenOrOddSetter='even'">Set Even</button>
<button @click="numberEvenOrOddSetter='odd'">Set Odd</button>
</div>
</div>
當按下 Set Even/Set Odd 時,如果 number 不是 Even/Odd ,則 number 會加一。
侦听器
虽然计算属性在大多数情况下更合适,但有时也需要一个自定义的侦听器。这就是为什么 Vue 通过 watch
选项提供了一个更通用的方法,来响应数据的变化。当需要在数据变化时执行异步或开销较大的操作时,这个方式是最有用的。
<div id="watch-example">
<p>
Ask a yes/no question:
<input v-model="question">
</p>
<p>{{ answer }}</p>
</div>
<!-- 因为 AJAX 库和通用工具的生态已经相当丰富,Vue 核心代码没有重复 -->
<!-- 提供这些功能以保持精简。这也可以让你自由选择自己更熟悉的工具。 -->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email protected]/dist/axios.min.js"></script>
<script src="https://cdn.jsdelivr.net/npm/[email protected]/lodash.min.js"></script>
<script>
var watchExampleVM = new Vue({
el: '#watch-example',
data: {
question: '',
answer: 'I cannot give you an answer until you ask a question!'
},
watch: {
// 如果 `question` 发生改变,这个函数就会运行
question: function (newQuestion, oldQuestion) {
this.answer = 'Waiting for you to stop typing...'
this.debouncedGetAnswer()
}
},
created: function () {
// `_.debounce` 是一个通过 Lodash 限制操作频率的函数。
// 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希望限制访问 yesno.wtf/api 的频率
// AJAX 请求直到用户输入完毕才会发出。想要了解更多关于
// `_.debounce` 函数 (及其近亲 `_.throttle`) 的知识,
// 请参考:https://lodash.com/docs#debounce
this.debouncedGetAnswer = _.debounce(this.getAnswer, 500)
},
methods: {
getAnswer: function () {
if (this.question.indexOf('?') === -1) {
this.answer = 'Questions usually contain a question mark. ;-)'
return
}
this.answer = 'Thinking...'
var vm = this
axios.get('https://yesno.wtf/api')
.then(function (response) {
vm.answer = _.capitalize(response.data.answer)
})
.catch(function (error) {
vm.answer = 'Error! Could not reach the API. ' + error
})
}
}
})
</script>
结果:
Ask a yes/no question:
Questions usually contain a question mark. ;-)
在这个示例中,使用 watch
选项允许我们执行异步操作 (访问一个 API),限制我们执行该操作的频率,并在我们得到最终结果前,设置中间状态。这些都是计算属性无法做到的。
除了 watch
选项之外,您还可以使用命令式的 vm.$watch AP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