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连接过程(3次握手)
TCP连接过程(3次握手)
TCP连接要解决的三个问题:
- 要使通讯的每一方能够感知对方的存在。![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0)
- 要允许双方协商一些参数包括:窗口的最大值、能否使用窗口扩大选项和时间戳选项及服务质量等。
- 能够对运输实体资源(如缓存大小、连接表中的项目等)进行分配。
本文旨在讲述TCP3次握手过程,并不能完全回答以上三个问题,有待系列文章讲述清楚TCP协议后来回答。主动发起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称为客户(client),被动等待连接建立的应用进程称为服务器(sever)。如图1为TCP连接三次握手过程。
最初客户端和服务的都为关闭状态,图中下面方框分别为TCP进程所处的状态。A主动打开连接,B被动打开连接。B的TCP服务进程创建传输控制块TCB,处于LISTEN(收听)状态,等待客户端连接请求。3次握手过程如下:
- A的TCP客户进程创建TCB,向B发出连接请求报文段,报文段中首部的同部位SYN = 1(此时ACK = 0),同时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 = x。TCP规定,SYN报文段(SYN = 1的报文段)不能携带数据,但要消耗掉一个序号。客户端进入SYC-SENT(同步已发送)状态。
- B收到连接请求报文段后,如同意建立连接,向A发送确认。在确认报文段中将SYN和ACK置1, 确认号是ack = x + 1(因为接到的seq为x所以期待下次收到的序号为x + 1),同时自己选择一个初始序号seq = y。该报文段不携带数据但也消耗一个序号。此时服务器进入SYN-RCVD(同步收到)状态。
- TCP客户端进程收到B的确认后,还要向B给出确认。确认报文段的ACK置1(SYN为0),确认号ack = y + 1,而自己的序号seq = x + 1。TCP的标准规定,ACK报文段可以携带数据。如果不携带数据则不消耗序号,在这种情况下,下一个数据报文段的序号仍是seq = x + 1。此时,TCP连接建立,A进入ESTABLISHED(已建立连接)状态。B收到A的确认后,也进入ESTABLISHED状态。
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第三次握手?
答:若A第一次发出的连接请求报文段在网络中滞留,因超时导致A重传请求连接,而先前滞留的请求延误到连接释放以后的某个时间才到达B。若不进行第三次握手,那么B收到这个已失效的请求报文段后就误以为A又再次发出新的连接请求,于是向A发出确认报文段同意建立连接,则新的连接就已经建立了,并等待A发送数据,但A并不会理睬B,造成B的许多资源被浪费掉。
如下图为通过对Wireshark抓包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从而更加直观的感受TCP连接的建立过程:
总结
三次握手理解为:第一次和第二次握手为通信发起端消息的发送和确认,第二次握手和第三次握手为接收端消息的发送和确认,因此通讯双方都对自己发出的消息得到了对方的应答,所以3次握手就可以了。
(完)
参考文献
- 谢希仁.计算机网络(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