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岳的产品实战》学习笔记:第2周
模块一:增长你的产品
03|要不要相信你的调查问卷
做调研之前,先列出清单和计划
保证用户可以流畅的回答问题
调研中,尽量少提假设性问题,避免给自己挖坑
不要套路你的用户
跳出你的调查问卷
04|用最少的资源给你的产品试试水
MVP 是最小可用产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的首字母缩写,意思是:剧烈缩减产品范围,用最少的资源构建出符合预期的最小功能集合并投入验证。
未完成的功能键:可以借鉴这些未完成的功能用于验证用户是否对这个功能在意,验证用户动机或习惯,甚至不需要设计产品功能。
一个失败的产品创意:当你有了一个点子,并且你去拿这个点子去询问别人的意见,别人都特别客气而且礼貌地说:“哎呀,很好呀很好呀,我觉得有用啊”。这个时候通常是会有危险的。他们越客气,表面很急迫,但是实际上是一个伪需求,做上去没人用。这一点一定要小心。
05|如何快速利用MVP思想
- MVP 的商业化验证作用
- 验证长板,而非短板:尽量裁掉短板,把资源放到长板上。比如类似 Instagram 要做 MVP 测试,它的核心优势,也就是它的长板是与众不同的图片分享体验。那就意味着它的评论功能、用户管理功能等等都不重要,有资源就做到及格,没资源的话即便不及格也不会受到太多影响
-
创造性的低成本方案
- 用人工替代系统
- 利用第三方系统
- 利用规则缩小场景
- MVP 的另一面:负面的口碑效应,有些不是特别刚需的场景,做一个 MVP 发出去,早期的用户一用发现不能满足期望,或许就放弃了
首先是提前推演逻辑,不要盲目验证。其次是你需要验证的是你的长板,而不是短板。接下来我还分享了三种低成本的解决方案:用人工替代系统、利用第三方系统以及利用缩小场景来做到快速实现。最后我要提醒你的是,MVP 也是有自己的局限,切记不要一概而论
06|如何做好产品立项
- 识别相关方,理解产品对业务的影响
- 明确需求,联合利益
- 估算代价,安排计划
- 立项的“立”发生在什么时刻?
首先是识别相关方,理解你所做的产品对业务的影响。其次是明确各方的需求,争取联合大家的利益,达到共赢。了解了各方的需求后,你需要做好一个合理的估算,从而安排一个妥当的计划。最后我们协调了各方,统一了利益,也做好了估算后,要确定为你的产品获得足够的资源。
07|产品发布的那些坑儿
- 该知道的人知道了吗
- 脑子里排练过吗
- 万一出意外有退路吗
看到邱岳老师给列出的自己遇到过的那些坑,对照现如今自己手头的一些工作,我觉得也应该悄悄记录一个曾经遇到的问题的检查清单,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里,每当遇到一些项目的问题时,都应该对着看一遍。
最最后,存下邱岳老师的图,算是对自己是一个提醒和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