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3号——Java的语言基础
一、Java中的数据类型
(一)数据类型
包括API中的类,比如String、File
也包括自定义的类,如PersonalAccount,CreditAccount
包括数组,如int[ ],String[ ]
(二)自动类型转换也称作隐式类型转换;
将一种类型的变量赋值给另一种类型的变量时,只要满足以下条件,就会发生自动类型转换
*两种类型之间相互兼容
*目标类型大于源类型(即类型提升)
如,byte、char和short类型都可以提升为int型。对于表达式而言,其最终结果将会与表达式中最高的数据类型相同。
(int精度最高)
char ch = 'A';
int num = ch;
float f = num;
double d = f; 正确
int x = 65;
char ch = x; 错误 原因:被转换的值的数据类型大于其目标类型 结果:将会丢失部分信息
int x = 65;
char ch = (char)x; 错误 原因:char类型精度低于int类型,编译器无法将其自动转换,只能进行强制转换 结果:语句将报错
(三)数据类型取值范围
(四)变量,常量
int age; //声明int型变量
char char1="1"; //声明char型变量并赋值
声明常量的标准语法:final 数据类型 常量名称="值"
如 final double PI=3.1415926F
(五)关键字
(六)运算符
算术运算符、逻辑运算符、比较运算符、位运算符、三元运算符
二、包的概念和作用
概念:将多个功能相似的类放到一个组内,而这个组就是“包”。
作用:
- 包将包含类代码的文件组织起来,易于查找和使用适当的类。
- 包不止是包含类和接口,还能够包含其它包。形成层次的包空间。
- 有助于避免命名冲突。当使用很多类时,确保类和方法名称的唯一性是非常困难的。包能够形成层次命名空间,缩小了名称冲突的范围,易于管理名称。
- 控制代码访问权限。
语法:在 Java 中要想使用包,必须先声明一个包,而声明一个包必须使用关键字“package”。
如: package
Java.wp
声明一个包时,声明语句必须放在类所有语句的最前面,实例:
Public class package1{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System.out.println(new Date());
}
}
三、权限访问修饰符
Java语言有四个权限访问修饰符,权限从大到小依次为:1)public :公共权限 修饰类、属性、方法。 可以被任意类访问
2)protected:受保护的权限 修饰属性、方法。 可以被同包类访问,如果不是同包类,必须是该类的子类才可以访问。
3)default:同包权限 修饰类、属性、方法。 只能被同包的类访问
4)private:私有权限 修饰属性、方法。 只能在本类中访问
四、封装性
具体表现 :
属性使用private权限
方法使用public权限
如:
public class Trainer{
private String name;
public String getName (){
return name;
}
public void setName(String name) {
this.name = name;
}
}